图知天下 黑色闪耀着光明:非洲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图知天下 黑色闪耀着光明:非洲

旅游/地图 导游必备

  • ISBN:9787510437816
  • 作者:宋擎擎
  • 包装:平装
  • 版次:1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2-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图知天下 黑色闪耀着光明:非洲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书名:图知天下 黑色闪耀着光明:非洲

:25.00元

作者:宋擎擎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10437816

字数:

页码:1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图知天下”选择那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或文化联系紧密的区域,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作为描述的对象。每分册设立数个专题,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展示世界的不同侧面。选择有趣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来凸显不同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点,选择迷人令人向往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来展示地球的美丽和,从而窥一斑而见全豹,了解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以及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在形式上,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让精美的图片成为文字的一个重要补充,充分尊重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风尚。

目录


一、烈日照耀下的文明发源地
1.赤道烈日下的富饶土地
2.雨林之中发酵的文明

二、骄阳灼伤的黑色灵魂
1.被阳光打上记号的人种
2.黑人文明因子:非洲语言
3.黑人文明的板块

三、古老的辉煌——非洲古王国文化
1.加纳古国文明
2.马里帝国文明
3.桑海帝国文明
4.刚果王国文明
5.伊费贝宁王国文明

四、酋长的领土——非洲黑人政治精神根源
1.神秘的非洲酋长
2.酋长制度的发展历史
3.至高无上的崇拜
4.酋长制度的广泛影响

五、简单纯粹的信仰——非洲自然文化精神
1.自然崇拜
2.图腾崇拜
3.祖先崇拜

六、殖民地的烙印——非洲地名文化
1.阳光灼热——非洲
2.黑人之国——苏丹
3.我是女人——几内亚
4.狮子山——塞拉利昂
5.象牙海岸——科特迪瓦
6.希望在前头——好望角

七、非洲口传文学与精英文学
1.通俗流传的口头民间文学
2.灿烂的诺贝尔文学桂冠

八、物化的文明记号——非洲雕塑文化
1.非洲木雕像艺术
2.非洲石雕铜雕赤陶艺术
3.非洲面具艺术

九、闻名于世的非洲体育
1.绿茵场的非洲旋风
2.精彩纷呈的民间体育

十、简单奇特的生活习俗
1.各式住房
2.头顶绝技
3.木棒刷牙
4.手势语言
5.饮食文化

十一、喜悦与感恩的日子——非洲节日文化
1.丰收喜庆木薯节
2.蜜桃成熟少女节
3.歌舞鼎盛比哪节
4.战胜黑暗迪裴节
5.迎接春天马斯卡尔节
6.怀念感恩丰收节

十二、不加雕琢的震撼——非洲旅游文化
1.世界上大的沙漠海洋
2.地球深的伤痕
3.非洲“威尼斯”
4.人间伊甸园

十三、黑色灵魂的哭泣——黑非洲的殖民史
1.资本主义国家的超级工具
2.黄金海岸的战栗
3.殖民主义的盛宴
4.黑土地上的黑色圣歌

十四、盛放的文明之花
1.非洲黑人传统文明的特性
2.拉丁美洲之中的黑奴文化血脉
3.美国和欧洲文化中的黑色文明

作者介绍


文摘


赤道烈日下的富饶土地
非洲是世界上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洲,总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面积为2000多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2/3。非洲大陆是地球七大洲之中被赤道横贯中部而过的大洲。因此,非洲的自然景观对称分布在赤道两边。非洲以热带和带地区较为广阔,是世界的热带大陆。由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严重影响,非洲出现了茫茫沙漠之海——撒哈拉大沙漠。了无人迹的广阔沙漠以南,是一片一片的黑土高原。这些高原包括“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谷深崖陡的东非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南非高原。它们都位于非洲的东部或南部,使非洲大陆的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因此非洲大陆上的河流也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走势。
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的东北部,是世界上的熔岩之地,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是非洲大陆高的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被东非大裂谷由中部一分为二,成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是高原的主体,海拔均在3500米以上。这里大部分地区覆盖着玄武岩,四处耸立着不可计数的死火山。东部高原又称索马里高原,以结晶岩和沉积岩为主体,边缘地区临近沿海平原。
东非高原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包括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坦桑尼亚五国的领土。东非高原海拔较低,但是却囊括了非洲大陆所有高于5000米的山峰,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等。海拔5895米的非洲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巍峨屹立着。它是世界上高的、目前仍在活动的活火山之一。它的山顶有一个直径达1800米的火山口,主峰高耸云霄,山顶白雪皑皑、终年冰雪覆盖。然而山下气温却炎热异常,白天高气温可达40~50℃。在当地人的语言中,“乞力马扎罗山”是“光辉的山”的意思。有关乞力马扎罗山的神话则成了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说中,乞力马扎罗山峰高不可测,山顶云雾缭绕,有机会看到山顶的人,一定会梦想成真。
刚果河与赞比亚河的分水岭以南是非洲大的高原——南非高原,总面积46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包括赞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地以及安哥拉南部、莫桑比克南部和赞比亚的西南部。这是世界上古老而又坦荡的高原之一。远在28亿年之前,地球首先在这里形成小块稳定的陆地,然后大陆面积逐渐扩大,形成太古代大台地,成为今天非洲大陆稳定的地基。南非高原的古岩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金矿、铬、钴、铀、铂等矿床都举世闻名。此外,在南非高原上距今3亿年前的地层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煤层。这些珍贵的矿物在南部非洲的各个历史时期,为非洲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的另一基本特征,是广大的断裂地形。在西非,绵延几百公里、高达几十米至几百米的阶梯地形,就是断裂作用的结果。断裂地形具代表性的还是东非大裂谷。它北起西亚约旦的死海之北,向南由亚喀巴湾人红海,再通过埃塞俄比亚裂谷带,经维多利亚湖东侧往南,由肯尼亚进入坦桑尼亚内陆地区,形成东非裂谷带的东支;东非裂谷带的西支则从乌干达北部经维多利亚湖西侧向南,通过阿尔伯特湖,沿刚果民主共和国国界向南延伸,经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后经莫桑比克直达印度洋。东非大裂谷全长7000公里,超过地球圆周的1/6,被称为“地球表面大的伤疤”。它在非洲的长度约4000公里。裂谷的宽度一般为50~60公里,深度为1000~2000米。裂谷边缘常常是陡峭的悬崖。这种地形给现代东非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不便,然而在古代却对非洲各族人民的迁徙和定居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各个历史时期人口聚居之地。裂谷底部宽度较大,大部分呈现为宽阔的平原地形。裂谷底部草原和丛林密布,植被茂盛。裂谷带还集中了非洲的大部分湖泊,包括的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因此这些地区气温湿热,雨量充沛,鸟兽众多。20世纪50、60年古学家正是在大裂谷地区发现了人类早期的化石。
撒哈拉以南众多的高原和断裂带,使黑非洲的河流形成多呈辐射状、多激流和瀑布的特点。河流发源的中心是东非高原和西非的富塔贾隆高原。东非高原地势高、范围广大,是非洲大的起源地。的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均发源于此,三条河流分别向北、向西和向南蜿蜒流去。富塔贾隆高原处于降雨丰沛的赤道地区,是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等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非洲大陆上众多发源于高原山地的河流,在流向大西洋或印度洋的过程中,受到断裂地形的影响,沿途经过许多阶梯地区、陡崖以及软硬不同的地层,形成了众多的瀑布和激流、险滩。例如的刚果河上有43处较大的瀑布。尼日尔河的上游河道狭窄,纵坡较陡;中游河段流经低洼的湖沼区,蒸发强烈,河水流量大减,下游含沙量较大,三角洲暗流密布,有大片沼泽,船只既难航行又不易靠岸。赞比西河大部分河段流经南非高原,穿过很多峡谷地段,瀑布、湍流随处可见,仅瀑布就多达73处。这些形态各异的水道,在非洲文明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撒哈拉以南非洲各个主要的文明区,如尼罗河瀑布区和中游河段的努比亚文明区、尼日尔河流域的西非文明区、乍得湖周围的中苏丹文明区、印度洋沿岸的斯瓦希里文明区、刚果河流域的文明区以及班图人文明区,都与众多水道有着密切的关系。非洲河流地形的特点,必不可免地对非洲黑人各族文化特质的形成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

序言


上一个旅游/地图

下一个导游必备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