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

家教 家教理论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截图

#电子书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她在长期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发展了别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并创立了“儿童之家”,在那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由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 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开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内在潜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和健全的人格。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就像一颗蕴藏着生命活力和发展潜能的种子,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吸收有益的养分,茁壮成长。这要求我们成人在内心深处尊重孩子,努力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平等的沟通,认真研究和观察孩子,学习儿童发展的规律,放弃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在孩子发展的敏感期,为孩子提供满足其成长需要的环境,而帮助孩子内在生命力的自然发展。

本书是在综合蒙台梭利历年所写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有吸引力的心智》五本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编译而成。围绕儿童发展的主线,给予家长和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和提示,使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在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一章

让孩子自然地成长


帮助: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


虽然孩子还不能承担大人的工作,但他们有自己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那就是完成对自我的塑造。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同样是工作者和生产者。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什么能力可言的,甚至连走动这样基本的事情都不能独立做到,但是这个幼小的生命终将长大成人。如果说一个成人的智慧是通过精神的征服而变得丰富起来,并闪烁着精神的光芒,那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孩子。

孩子经过漫长的时间塑造成了成人,而一个成人却不可能再进行类似的创造性的工作。与孩子被排除在成人超自然的世界之外相比,成人更加明确地被排除在孩子的世界之外。孩子的工作与成人的工作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对立的。孩子的工作是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由心理能量所产生的一种无意识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孩子是成人之父,成人所有的力量都来自于孩子天生所必须完成的一些秘密使命。这种使命使得孩子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工作者,但他不可能仅仅依靠吃饭、睡觉而长大成人。相反,孩子总是积极地从事工作以完成创造过程。我们还必须清楚,孩子工作的环境也是成人正在生存并改造过的环境,孩子需要在外界环境中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工作,而且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得以成长。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做练习和运动。孩子在外界环境中,不断协调着自己的运动并且积累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发展着自己的智力。孩子勤奋地学习如何说话,并为能够开口说话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站立和到处奔跑。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就像最认真的学生一样遵循一种进程表,就像恒星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一样。事实上,我们可以预测孩子每个发展阶段的身高状况,孩子的身高也会基本上符合人们的预测。我们还知道孩子在5岁时和8岁时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准。由于孩子遵循大自然为他制定的成长计划,所以我们可以大概知道一个10岁孩子的身高和智力水平。孩子依靠自身的不断努力,积累经验、化解痛苦并成功地经受考验,使他的各种活动慢慢地完善起来。成人可以为孩子提供或者创造一个好的外界环境,但是孩子的完善却是通过他们自身完成的。孩子就像是一个为达到目标而不断奔跑的人,因而,一个成人如果想要完善自己,也应该像孩子一样付出自己的努力。

我们成人和孩子是相互联系的。在孩子的世界里,孩子才是真正的主宰,成人只是随从和跟班。同样在成人的世界里,孩子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是成人的子孙和依赖者。这样看来,成人和孩子其实都是王国的主宰者,只是他们主宰和统治的国度不同。

通过对孩子工作的动机和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就可以将其工作与成人的工作进行比较。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有限,因为孩子和成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目的,但是,二者都不直接清楚这个目的,这个目的也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外部环境,生命本身也是一种能量,它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补充自身的能量,并使能量自身保持创造的平衡。例如,珊瑚虫靠吃海水中的微生物维持生存,它分泌出石灰石来筑造保护自己的地方,这是它们活动的目的。但是由于大量群居以及世代繁衍,就形成了珊瑚礁,再然后,形成了陆地。可以看出,这一最终目的远离了它们的直接活动。我们知道,珊瑚虫并不是为了形成陆地而开展自己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抛开渐成陆地的问题,来研究珊瑚虫和珊瑚礁。对所有的生物,包括孩子来说,道理都是一样的。

孩子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长大成人。然而,尽管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身体细胞,到他工作的每个细节对他进行研究,却无法从他的活动中得出他将长大成人这个最终目的。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孩子工作的性质十分重要。当孩子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就孩子个人而言,当他不断地重复某项练习时,并不是为了实现某种外在目的。他停止工作也不是因为劳累,这完全是因为孩子充满活力的天性所致。

这表明孩子和成人工作的自然规律之间存在着基本的差异。孩子进行活动并不遵循效益规律,正好相反,他们没有任何外在的目的,但却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工作中,并在完成每个细节时运用了他所有的潜能。所有外在的目的和行为虽然并不一定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环境和孩子内心生活的完善之间的关系却值得注意。一个心灵已经得到升华的人不会迷恋于外界的东西,他仅仅会在合适的时候为了完善自己的内心才去利用外界的环境。与之相对的是,过着一种平凡生活的成人会被某些外在的目标所迷住,以致不惜任何代价去追求它们,有时会达到损害健康乃至丧失生命的地步。

孩子的工作和成人的工作之间的另一个明显差异是,孩子的工作没有丝毫功利性,他们并不是为了获利或寻求帮助。孩子必须依靠自己进行工作、完成工作。孩子成长的重担只能由他自己承担,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同时,孩子也不可能加快他发展的速度。一个生长中的生物的特质之一就是,它必须按照一个预定的计划发展,既不能延缓也不能加快发展的速度。大自然是严厉的,如果有谁偏离正轨,即反常或"拖延"发展,都会受到惩罚。

此外,孩子所拥有的动力也与成人不同。成人总是为了外在的目的而发奋努力并做出艰苦的牺牲,但是,孩子工作的动力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本能需要,孩子对劳累的工作并不感到疲倦,他通过工作得以成长并增加力量,他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他所做的工作。

如果成人不了解这个秘密,他就永远也不可能深入地理解孩子工作的重要性。他们会在孩子的工作中设置各种障碍,并认为休息对他们的成长会更加有益。成人会帮孩子安排好一切,而不让他们自己去做。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成人总是希望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他们就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敏捷性去帮孩子洗手、穿衣服,抱着孩子或者干脆用小推车推着孩子到处走动,房间的整理自然更轮不到孩子亲自动手。

以上这些做法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成人应该让孩子从事他该做的工作,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孩子的成长有其内在的需要,也需要有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环境的作用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去征服或者享受,而是能帮助孩子完善他的各种活动。很显然,只有了解孩子内在需要的人才能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环境。成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应该为孩子提供一种适宜的环境,促使孩子创造性的自我发展。


呵护:给孩子一张最适合他们的床


人生的最初两年会影响人的一生,婴儿有很大的心理潜能,我们对此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孩子非常敏感,一点点粗鲁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当孩子的发展达到他能够独立行动的时候,他与成人之间的冲突也就开始了。当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阻止孩子看和听,进而阻止他征服他自己的世界。但是,当孩子开始独立走路、触摸、行动的时候,情况就另当别论了。即使一个成年人非常爱他的孩子,也会在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强大的自我保护的本能。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和成人的心态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双方不做一些调整,就无法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但是事实上,由于孩子弱小无力,只能任人摆布,因此很多时候这些调整只是为了使成人自身更加便利,对孩子有利的很少。孩子的行动如果和成人的需要和要求不一致,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制止。尤其是成人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心态,他们确信他们的做法确实给了孩子深厚的爱和奉献。

但是,成人的这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心态把成人的贪婪掩饰起来了,使他可以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拥有的任何东西。成人害怕孩子打扰到他的安宁,就打着"为了维护孩子的健康,应该让他多睡些"的口号。

有的缺乏教养的成人,为了不让孩子打扰他,可能会对孩子大声喊叫、打骂,并把他们赶到大街上去。但为了不让自己内疚,过后又会亲昵地抚摸和热烈地吻他,以表明他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有些人的表现看起来似乎好一些,他们会表现出爱、献身、责任感和表面上的自我控制。不过实际上他们都乐于摆脱子女对他们的纠缠。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把孩子托付给别人看管,让他们带着孩子散步或是哄孩子睡觉。

当孩子刚学会走路,开始对自己的自由活动欣喜不已的时候,他就遇到了一群大人阻拦他的每一个举动。孩子所处的境地跟当初摩西把希伯来人带出埃及时的处境很相似。当他们克服沙漠的种种困扰踏进绿洲的时候,首先就必须面对战争,对战争的痛苦回忆使得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导致他们在沙漠里漫无目标地徘徊了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因精疲力竭而死去。

成人的自然法则就是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不受侵犯。在某些民族中这些倾向可能变得极端强烈。这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的根源隐藏在人类心灵的潜意识的深处。这种现象最高可感知的最细微的表现,就是成年人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宁和财产,免遭新一代的侵犯。他们不断地做出努力,拼命地斗争,因为这是为自己的生活而斗争。这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斗争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成人会心安理得地说:"孩子不应该到处乱走,他不应该乱碰东西,他不应该大声说话或吵闹,他应该多躺着,他应该多吃喝睡,他应该自己到户外去玩。"那些懒惰的父母选择了最省力、最轻松的办法,他们干脆打发自己的孩子去睡觉。

谁会在让孩子睡觉这一点上犹豫不决呢?虽然有的孩子很快地服从了,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也不是一个喜欢睡大觉的人。当然,他需要正常的睡眠时间,但是必须区分什么是适宜的睡眠,什么是人为强制的睡眠。一个强者可以通过暗示的力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一个强迫孩子服从和遵守他制定的睡眠时间表的成人,就是在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志不动声色地强加给孩子。

不管是博学的还是无知的父母,或者其他的照料者,都会协力促使这个充满生气、活跃的孩子去睡觉。在很多家庭里,三四个月大甚至三四岁大的孩子都被要求过度睡眠。然而,在一些无暇顾及自己小孩的家庭中,这些孩子却可以整天到处奔跑,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这些孩子在入学以后往往要比过度睡眠的孩子更容易安静下来。有一个7岁的男孩曾经对我说,因为他的父母总是在夜色降临之前就让他去睡觉,所以他从来没有看到过星星。他很想在某个夜晚爬到山顶上去,躺着那里的草地上看看。成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他们觉得孩子一到黄昏就去睡觉,养成这样的习惯太好了。其实,这是他们为自己可以自由地干自己的事情找出的借口。

孩子的床,也会成为孩子痛苦的根源。每一次入睡都要发生一次争执和战斗,而最后都是以他们屈服而告终。事实上,床应该成为孩子快乐的园地,我们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要,什么样的床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我们把装有围栏的柔软、美丽的小婴儿床和宽敞的成人床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婴儿床就像一只悬空的鸟笼,很多时间他都自己呆在这样的鸟笼里。这样他的父母在照料他时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不必担心他会从床上掉下来。并且,孩子的房间被窗帘遮挡,清晨的阳光也不会打扰到他的睡眠。


第一章 让孩子自然地成长

孩子的精神深深地隐藏着,并不立即表现出来,通过适宜环境的刺激和自身的努力形成自己的个性。

奇迹:天使降临人间

成长:开始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

独立:让孩子按自然规律长大

帮助: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

呵护:给孩子一张最适合他们的床

活动能力对道德和智力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让孩子的兴趣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上


第二章 需要产生的巨大的吸收力量

孩子的学习与成人不同,不是用大脑而是用心理能力来直接吸收知识的。

让母爱回归天性自然

更多地关注婴儿的精神世界

世界上最敏锐、最热情的观察者

正确帮助努力模仿的孩子

内部的控制才能使孩子集中精力

孩子的正常发展来自于专注某项工作

最难得的是有意志力控制的服从

自由是发展的前提

将孩子从想要占有的事物本身转移到事物所包含的知识上


第三章 敏感期的活力与激情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握住孩子敏感期的良机,让孩子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2~4岁)

感官敏感期(0~6岁)

语言敏感期(0~6岁)

细节敏感期(1.5~4岁)

书写敏感期(3.5~4.5岁)

阅读敏感期(4.5~5.5岁)

动作敏感期(0~6岁)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文化敏感期(6~9岁)


第四章 各种能力要均衡培养

创造者是孩子,不是父母,家长们一定要保持非常被动的态度,不能盲目、不合时宜地干预孩子。

注意力

想象力

运动能力

独立能力

智力

意志力

性格


第五章 不要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往往事倍功半,弄巧成拙,自认为尽了最大努力爱孩子,可孩子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成人眼里的孩子

育人的核心是爱

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

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孩子的自尊心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让孩子回归自然

己所不能,勿施于孩子

最好的奖励是孩子的自我奖励


第六章 教育所要做的是保护孩子以自然的方式成长

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以自然的方式去成长。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

好老师让孩子终生受益

简单明了的授课方式

出人意料的写字才能

放养的孩子更健康

体格训练

感觉训练

常用的教学用具


附录:蒙台梭利生平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是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及"儿童之家"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书中针对6岁之前儿童发展的特点,指导家长和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为孩子提供满足其发展需要的环境,通过在儿童敏感期的正确教育,充分发挥孩子的内在生命力,实现儿童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力、计算能力、运动能力、独立能力以及好性格的养成。

为什么孩子那么爱吃手?

为什么孩子会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跑动,总也坐不住?

为什么孩子不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

为什么孩子性格软弱,情绪不稳定?

你知道如何合理地奖励和处罚孩子吗?

如何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他自然地成长?

为什么孩子的发展会背离家长的愿望?

……

这些在育儿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的难题,《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的作者早已为你做了解答。认真读完这本《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你将会有非常的收获。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主任、教育学博导朱旭东教授审定,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精华与中国家庭现状相结合,指导父母更好地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运用于自己孩子的教育实践中。


凝聚蒙台梭利5本教育经典著作的读本

指导全球数亿孩子成才的教育圣经

被译成37种文字,畅销全球110个国家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导审定,更适合中国读者阅读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35/126/336196037/68704/6ab88eb1/53e9911cN8d597a2a.jpg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儿童教育家。她在长期的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儿童之家",发展了别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并在不懈的努力下,向世界各国宣讲她的教育理念,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认为,童年是人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在其著作中,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就是发现孩子的成长秘密、发展孩子的内在潜力和规律,给孩子以自由,尊重孩子的自我发展和自由发展。在蒙台梭利看来,孩子是独立的、不断发展着的完整个体,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孩子身上这一自然发展的神奇力量,促使他们不断发展,使他们的生命犹如一幅潜能不断彰显和展开的画卷。蒙台梭利在探究童年的秘密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敏感期",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孩子表现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而迅速。因此,蒙台梭利提倡教育家、教师和父母都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给孩子以引导、帮助和鼓励。

在蒙台梭利思想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想要独立地探寻世界的奥秘,但是成人经常用自己的节奏代替孩子的节奏,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孩子来思考。成人应该明白,孩子不是容器,不是大人们的附庸,孩子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成人只有在内心深处尊重孩子,努力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平等的沟通,认真研究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需要,才能逐步发现孩子自身拥有无限发展的内在生命力,就像一颗蕴藏着生命活力和发展潜能的种子,它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吸收有益的养分,茁壮成长。这就要求我们成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用心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学习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为孩子提供满足其心理发展需要的环境,从而帮助孩子内在生命力的自然发展。

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认为自己爱孩子,甚至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但是,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正是自己的爱,或者说正是父母以爱的名义让自己孩子的心灵受到不利的影响和伤害。在此并非否定父母的爱,而是他们爱的方式与方法不对。正所谓"教子有方",所以,除了爱,父母更应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而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它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生理、心理成长的变化情形与需要,并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孩子心智与体能的有效活动,让他们发展成为最有用、最有效率、最幸福的人!"而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法,是一套非常实用的、操作性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能在不损害幼儿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达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教育法通过使用丰富的蒙台梭利教具,对孩子进行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以及自然人文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乐群、注意力集中、意志坚定的优良品质,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蒙氏幼儿教育法始终贯穿其幼儿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其自由原则、独立原则的具体操作和体现。

本书是在综合蒙台梭利历年所写《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吸收性心智》五本重要著作的基础上,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编译而成。以发现童年的秘密为起点,在孩子有吸收力的心智的基础上,发现孩子的敏感期,同时在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过程中给予日常生活中教育的指导以及学习的环境的准备,通篇围绕孩子发展的主线,给予家长和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和提示,使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在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帮助,使得孩子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发现成长的秘密。从降生那刻开始,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孩子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蒙台梭利称之为"精神胚胎",孩子的精神深深地隐藏着,并不立即表现出来,他通过适宜环境的刺激和自身的努力形成自己的个性。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孩子内在潜力的觉醒,并按其自身规律使其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激活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学习与成人不同,他们不是用大脑而是用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并通过吸收周围环境的知识和经验,他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孩子这种被称为"吸收性心智"赋予了孩子巨大的学习能力。这一能力使他们以无意识的方式高效全纳地吸收周围的经验和知识,不仅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学习成人的生活和行为,而且创造他们自己的独特个性。

把握住孩子的敏感期。孩子从出生到6岁,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倾向。这时,孩子会通过各种感官,像一块海绵似的去吸收他所感兴趣的知识,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敏感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分别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在敏感期内,孩子对相关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比如1~2岁的孩子对细节特别敏感,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细枝末节上。成人的作用在于把握住孩子敏感期的良机,让孩子获得做好的学习效果。

感受爱的力量。孩子来到这世界上改变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的家人和他周围的世界。孩子的心中充满了爱,这种爱使他们以敏锐和激情的方式认识探索周围的世界,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感受生命和创造的快乐。可以说,孩子因爱而成长。成人如何成为孩子生活发展的导师、促进他们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这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家长和教师的素质,激发成人的自我完善,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发展有利。

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种有秩序的、美的、富有吸引力的、能给孩子以安全感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适合孩子自由操作的活动材料,满足孩子活动的乐趣:环境的设置既要适合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孩子独立进行操作活动,又要为孩子提供与小伙伴和成人交往的机会,满足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是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及儿童之家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书中针对6岁之前孩子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对孩子的敏感期、感觉、运动、智力等基本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家长指导孩子掌握阅读、书写和计算的基本技能,和进一步了解蒙台梭利教具。本书最为可贵的是,以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基线,将孩子自由发展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最真实、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不仅可以对家长,而且也可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朱旭东


上一个家教

下一个家教理论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