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贷市场的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中国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与包容性成长研究9787030530073POD定制书 EGS

金融与投资 信用管理与信贷

  • ISBN:9787030530073
  • 作者:温涛等
  • 印次:1
  • 字数:333000
  • 开本:16开
  • 版次:01
  • 页数:251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01
  • 中图法分类号:F832.43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中国农贷市场的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中国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与包容性成长研究9787030530073POD定制书 EGS
  • ISBN:9787030530073
  • 定价:108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作者:温涛等

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6-01
  • 印刷时间:
  • 版次:01
  • 印次:1
  • 包装:精装
  • 开本:16开
  • 用纸:
  • 页数:251
  • 字数:333000

内容简介

金融资源进入“三农”领域需要寻求内部化节约交易成本的主体与其对接,这一角色通常由乡村精英担任。而在长期“去组织化”的制度安排中,精英行为越发偏离整体利益,农贷资金呈现出被精英占有的“精英俘获”机制,金融精准扶贫也受到考验与挑战。基于此,《中国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与包容性成长研究》立足理论解构、田野调查和计量检验充分揭示中国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机制,讨论其形成机理、演进逻辑、约束效应和治理方式,并通过重新解读当前中国农贷市场供求主体行为□化,探索其包容性成长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目录

目录
第1章 总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3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5
1.4 研究资料与数据 8
第2章 理论借鉴与概念框架 11
2.1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 11
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16
2.3 精英治理理论 19
2.4 包容性金融理论 24
2.5 概念界定 31
第3章 中国农贷市场的农户融资决策与行为逻辑 39
3.1 引言 39
3.2 农户融资行为的基本性分析框架 42
3.3 样本选择与□量设定 46
3.4 计量模型设定 49
3.5 计量结果及分析 53
3.6 本章小结 59
第4章 中国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及其形成机理 61
4.1 引言 61
4.2 中国农贷市场“精英俘获”机制的形成及演进逻辑 64
4.3 样本选择、□量设定与描述性统计 67
4.4 实证研究 69
4.5 计量结果及分析 73
4.6 本章小结 81
第5章 中国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的包容性缺失 83
5.1 引言 83
5.2 中国农贷市场包容性缺失的测度分析 86
5.3 中国农贷市场包容性缺失的影响因素 91
5.4 中国农贷市场包容性缺失的结构性抑制 98
5.5 本章小结 111
第6章 中国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的收入约束 113
6.1 引言 113
6.2 中国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的收入约束机理 118
6.3 实证设计 122
6.4 实证结果讨论 126
6.5 本章小结 142
第7章 中国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的消费约束 144
7.1 引言 144
7.2 中国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的消费约束机理 149
7.3 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讨论 153
7.4 本章小结 158
第8章 “新常态”下中国农贷市场供求关系的重新解读 160
8.1 引言 160
8.2 “新常态”下中国农贷市场供求关系的形成机理 163
8.3 实证设计 166
8.4 实证结果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172
8.5 本章小结 178
第9章 中国农贷市场供给主体的竞争关系解析 179
9.1 引言 179
9.2 中国农贷市场供给主体竞争关系的分析框架 182
9.3 中国农贷市场供给主体竞争关系的判别 186
9.4 本章小结 191
第10章 经营特征改□对中国农贷市场需求主体的影响 193
10.1 引言 193
10.2 家庭经营特征改□对农户信贷获取的作用机理 195
10.3 实证设计 200
10.4 实证结果及分析 206
10.5 本章小结 211
第11章 中国农贷市场包容性成长的路径选择 213
11.1 中国农贷市场包容性成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3
11.2 中国农贷市场包容性成长的目标 215
11.3 中国农贷市场包容性成长的实现路径 217
第12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228
12.1 研究结论 228
12.2 研究展望 231
参考文献 234

精彩书摘

《中国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与包容性成长研究》:
第1章 总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国农村改革发轫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伟大创举,其后经历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亿万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伟大成就,一次又一次地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活力。然而,作为一个历经数千年演进历程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经济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种依靠中国农村经济推动中国整体经济以独特的“中国模式”创造“中国奇迹”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背后,其代价是生产要素在部门间配置的极端不公平,造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贫富差距持续扩大,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性难题。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下,农业、农村和农民只能成为经济资源和经济剩余的源头,为了有效地动员这种经济资源和经济剩余,内生于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经济体系必然要延伸到农村(张杰,1998),强制性地使“三农”服从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成为在国家强有力控制下,不断向工业和城市传输经济资源与剩余的管道(林毅夫等,1994;林毅夫,2003;熊德平,2009)。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和工业改革也一直迫使政府试图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利益来向低效率的国有企业注入改革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冉光和,2009),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要素约束,尤其是资本要素瓶颈并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三农”问题依然严峻(温涛,20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破解“三农”问题离不开现代金融的有效支持。受制于农村金融部门总体水平的相对滞后,农村金融的产品供给、服务创新、市场竞争与风险管控等领域依然存在尚未解决的症结,进而“三农”领域的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扩张并未实现有效契合,“三农”发展依然受到严格的信贷约束(温涛,2014)。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影响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政治决策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难点。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调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尤其是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然而,实现规模经营、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中介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Scholesetal.,1976)。在农村金融领域由于交易成本问题突出,“农村信贷市场距离完全竞争市场相当遥远”,为了改□这种农村金融的高交易费用状况和组织“城市偏向”的现实格□,金融资源进入“三农”领域需要寻求内部化节约交易成本的主体与其对接(Besley,1995;StiglitzandWeiss,1981)。在中国,这一角色通常由乡村精英担任。但是,在长期“去组织化”的制度安排中,精英行为越发偏离整体利益,农贷资金呈现出被精英占有的“精英俘获”机制,不仅金融公平受到考验与挑战,而且显著加剧了农民收入内部不平等问题,制约了全面小康建设目标的实现。基于此,《中国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与包容性成长研究》将在农村金融市场形势□迁下,以中国农贷市场为研究对象深入解析其金融要素的配置问题,并充分揭示“新常态”下中国农贷市场供求双方的新□化,进而探索农村金融的渐进式改革与包容性成长路径,最终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中国乡土社会复兴提供理论与实证借鉴。
1.1.2 研究意义
(1)破解中国农贷的“精英俘获”机制,培育包容性成长的农贷市场,是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促进全面小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据统计,贫困县中贫困户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比重(不包括扶贫贷款)在逐年降低,2010年从银行或农村信用合作社得到贷款的贫困户占全部农户的2.0%,比2007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2010年贫困县只有20.6%的扶贫贷款发放给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的农户,有38.2%发放给了上年人均纯收入在2000~3000元的农户,有19.8%发放给了上年人均纯收入在3000~4000元的农户,有21.4%发放给了上年人均纯收入高于4000元的农户。与上年相比,贷款给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户比例下降,高于3000元的农户比例上升(国家统计□住户调查办公室,2012)。这种趋势性的结果主要囿于农贷资源被乡村精英所俘获,其结果是农贷分配中的目标偏离、过程扭曲和实施错位。随着大量的农贷资源开始反哺农村,精英率先求偿、优先受益的利益要求大量侵蚀公共利益空间(温铁军和杨帅,2012),分散兼业的农户碍难真正受益。要推动农贷服务“三农”并惠及农户,不仅需要中央财政及宏观政策提供的“预算软约束”和“风险兜底”,更需要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功能型引导和补缺进而培育包容性成长的农贷市场,保障农贷在乡村内部公平传递以保护小农户利益,确保小农机会平等、公平参与,最终形成多方共赢、良性循环的市场运行机制,进而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乡土社会复兴。
(2)农贷资源分配不公将加剧农村基层民众与上层
……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