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精)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精)

经济 智能经济

  • ISBN:9787521741841
  • 开本:16开
  • 版次:1
  • 页数:366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作者: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精)截图 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精)截图 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精)截图 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精)截图 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精)截图

#电子书简介

  • 商品名称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精)
  • 作者李正茂//雷波//孙震强//王桂荣//陈运清
  • 责编徐丽娜//韩芳
  • 定价99.00
  • ISBN号9787521741841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版印次1版 1次
  • 开本16开
  • 装帧精装
  • 页数366
  • 出版时间2022-04
  • 印刷时间2022-04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尤其是以算力为基础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越来越成为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科研范式,其代表着人类智慧新的发展水平。其战略性地位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并引发全球各国启动新一轮竞争布局,产业内外也争相加速部署算力设施领域以占发展先机。

本书主要依托作者在通信、信息行业30多年的从业经验,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切入,围绕算力时代、算力应用、算力体系、算力趋势以及云网融合下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等展开了全方位的论述。本书不仅适合通信、信息领域相关从业人员阅读,还适合通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参考,更会给对数字经济和信息基础设施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带来启发与帮助。

推荐序一 算力网络是实现云网融合的重要技术路径 柯瑞文

推荐序二 万物智联,算力为基 尹浩

推荐序三 时代演进中的算力基础设施化 孙凝晖

推荐序四 计算力支撑社会智能化转型 王恩东

推荐序五 6G通感算一体提升应用适应能力 张平

推荐序六 算力引发前沿技术教育体系的再思考 吕廷杰

序言 论算力时代的算力三定律 李正茂

前言

第一章 算力时代正在到来

 生产力发展新阶段

 算力的广泛应用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第二章 算力改变世界

 算力改变社会

 算力改变生活

 算力改变科研

第三章 算力与元宇宙

 可触达的平行宇宙

 支撑元宇宙的技术

 元宇宙运转需要大量算力

第四章 算力基础设施

 计算基础软硬件

 云计算

 边缘计算

 端计算

 量子计算

第五章 算力网络化

 算力网络体系架构

 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

 意图网络:算力感知与算力编排

 算力网络扩展:连接确定性

 算力网络扩展:连接泛在化

第六章 算力智能化

 面向智能的计算

 算力资源的随愿自治

第七章 算力绿色化

 算力绿色化背景

 算力绿色化技术

 绿色算力应用场景

第八章 算力可信化

 算力网络可信化

 算力平台可信化

 算力内容可信化

第九章 算力进行时,深化云网融合

 算力产业生态进展

 基于连接+算力,深化“云网融合”

参考文

李正茂,1962年出生于成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裁,工学博士学位,教授。曾任电子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部和原信息产业部联合成立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研究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并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并担任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国际组织(NGMN)董事会成员以及全球TD-LTE发展倡议组织(GTI)领导委员会成员。

雷波,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IP与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5.0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管理与运营组组长、边缘计算网络基础设施联合工作组(ECNI)联执主席等职务,目前聚焦在未来网络技术、新型数据中心网络、算力网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孙震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资深专家,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委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通信网络标准和前沿技术的研究,曾获2014年度政府特殊津贴,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王桂荣: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理事,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副主任。长期从事通信网络运营系统与业务系统研发相关技术工作,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陈运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电信科技委数据专业组副组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5.0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他长期从事电信运营宽带网络领域的研究,曾获2008年度政府特殊津贴,在未来网络、下一代互联网、IP网络架构、高智能网络等子领域均有较深厚的研究和积累。

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万物智联的智能社会,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众所周知,生产力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组成,其中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变革的最关键要素。技术能够丰富生产资料的来源和利用方式,创造和改良生产工具使其对生产资料进行有效加工利用,提高劳动者发现生产资料价值和利用生产工具的技能。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从简单以人力为核心向以技术为核心的演进过程。具体来看,人类生产力发展历经人力、畜力、动力等时代演进,当前已进入算力时代,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

受底层技术加速成熟以及数智化需求激增的推动,尤其是量子计算快速突破以及元宇宙应用场景全面拓展,算力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领域得到了广泛渗透和应用,算力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算力每12个月增长1倍成为可能。算力在驱动社会和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将产生显著的经济价值,预计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GDP增长。算力基础设施架构由三层构成:底层为通感算基础设施层,中间为网络控制层,顶层为网络服务层。未来,以算力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将呈现出四点趋势:算力多样性态势日益凸显,智能算力和前沿算力将成为主流,通信计算将走向云网一体,“绿色安全”将成为算力发展新要求。从古至今,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可以用“四力”来划分(如图1-1所示)。第一个是人力时代,主要靠人自身的劳动力来从事生产活动,生产力的高低完全受限于人自身的体力大小;第二个是畜力时代,人类学会利用牲畜来从事生产劳动,开始解放部分人力;第三个是动力时代,人类通过科技革命将蒸汽和电力等各类能源转化为动力来驱动机器,以机器代替人力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生产力得到重大突破;现在,人类生产力进入第四个时代——算力时代,以芯片和软件平台为主的计算能力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科研范式,算力越来越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代表着人类智慧的发展水平。

在人力时代,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生产力以人力为主,人类主要依靠自身的体力劳动以及一些辅助性的石器工具来从事生产活动。全社会的生产力主要取决于参与体力劳动的人口规模和个体体能,生产力提升主要依赖劳动者所使用的石器工具的改良升级。马克思曾说,石器不仅是人类劳动力(生产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指示器。因此,劳动和石器的配合程度决定了人力时代生产力的高低。由于石器的演变过程缓慢,生产力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社会发展前进速度较慢。生产力的作用对象主要为采集或狩猎,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

在畜力时代,即以大规模耕种为代表的封建农业社会,生产力主要依靠畜力,人类开始驯化动物以获取更大能量的生产力。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加速了马车和牛耕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的生产劳动开始了牲畜动力的使用,而不再仅仅借助人力本身。在我国历史上,用牛拉犁这种技术长期作为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持续上千年,直至工业革命的出现。欧洲经历了从手推磨到马拉磨,也就是逐步用畜力取代人力的过程。这一时期,生产资料如土地、原料等与人力时代相比没有发生本质的变革,但劳动工具却发生了替代性变化,除耕种和运输外畜力还代替人力用于战争,社会生产力从量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还未实现质的跃迁。

在动力时代,即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之间的工业社会,各类能源转化为动力驱动机器参与大规模生产,突破了人力和畜力的时间和体力极限,大幅提升了全社会的生产力。蒸汽机的创新和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使生产力发展摆脱了工厂手工业阶段,进入机器大生产阶段,促进了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汽油、柴油发动机的出现使得汽车、工程机械得以广泛普及,人类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迁移。电力的出现使得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电动机、发电机相继发明以及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使得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工业化大发展又进一步加速新生产资料的出现和采用,如石油和钢铁等。新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在算力时代,即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信息社会,生产力主要体现为对数据等新生产资料的高效处理能力。电子计算机的横空出世和广泛运用为全球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加速了人类对新生产资料的挖掘能力,拓展了人类认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生产资料从以石油、钢铁为核心逐渐转变为以数据为核心,并演变到分子、原子等微观领域。P3-5

作者对算力时代下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与云网融合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观点,指出了“算力三定律”,详细分析了算力网络的演进趋势,对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柯瑞文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国内算力网络产业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之一,本书作者对算力资源与泛在云网设施的结合有独到的见解,2021年7月在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第13研究组(SG13)报告人会议上,他们所在的研究团队推动ITU开启了Y.2500系列编号,已经形成了以中国电信牵头的算力网络框架与架构(Y.2501)为标准的算力网络系列标准。

——尹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书的创作人员均来自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宏观视野的中国电信一线专家,从对算力需求具有巨大驱动效应的新应用——元宇宙的发展,到算力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可信化等新趋势,为读者深度剖析了以算力为核心的整个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演变历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算力时代,以及未来智能时代的技术脉络和发展方向。

——孙凝晖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以大算力、大模型为核心要素的智算要真正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进入千家万户,依赖的正是算力供给模式的创新。大算力、大模型的落地均面临建设成本高、技术门槛高、运维复杂等多种挑战。因此,无论算力还是算法模型都应像电力、热力、水一样,由统一的社会基础设施进行供应。

——王恩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

算力已形成计算、存储、网络等多个服务维度,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一系列软硬件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算力网络已成为未来6G网络的潜在技术和关键能力,是实现6G智能内生、可信内生、绿色内生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元宇宙概念的提出,为人们实现虚实平行空间下的随时随地、多元化、深度沉浸式体验展现了美好愿景,同时也对算力带来了巨大需求。

——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一本专门聚焦前沿知识探索和研究类的图书,本书关于算力发展及其相关技术趋势的观点都是较为前沿和新颖的,将为科研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重要参考。

——吕廷杰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算力网络已成为未来6G网络的潜在技术和关键能力!

算力,就是生产力!

全方位解读“云网融合”战略!

本书的出版正当时,不仅可以为科研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活动提供重要参考,而且可以作为学生获取前沿知识的学习资料。

上一个经济

下一个智能经济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