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词笺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汉唐词笺

文学 诗歌词曲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汉唐词笺截图 汉唐词笺截图 汉唐词笺截图 汉唐词笺截图 汉唐词笺截图 汉唐词笺截图 汉唐词笺截图 汉唐词笺截图 汉唐词笺截图

#电子书简介

汉唐三三,张姗姗,陕西西安人,入职文博系统10年,汉唐网微博编辑,粉丝295万,发起的超级话题#主题背诗词歌赋”,阅读量达8.8亿。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十强文博新媒体,连续六年获得陕西省政务微博最有影响力奖。。参与编辑书籍《陕西博物馆丛书》《陕西古塔全编》《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陕西卷》。在十年内,探访了长安各类遗址,从唐诗角度逛长安城,对长安有自己的见解。

002李白·月下独酌

003韦庄·菩萨蛮

004宋之问·渡汉江

006纳兰性德·浣溪沙

008崔护·题都城南庄

009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010李白·清平调

011欧阳炯·南乡子

013孟浩然·春晓

014李商隐·常娥

015杜牧·秋夕

017辛弃疾·西江月

019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020 杜甫·春夜喜雨

021 秦观·浣溪沙

022 李商隐·夜雨寄北

024 范成大·忆秦娥

025 韩愈·春雪

026 白居易·问刘十九

027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029 苏轼·定风波

030 杨炯·从军行

031 刘长卿·听弹琴

032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034 李贺·马诗

035 王维·鸟鸣涧

036 杜甫·月夜忆舍弟

037 李白·子夜吴歌

005

039 王维·山居秋暝

040 崔颢·黄鹤楼

041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042 李贺·感讽五首(其五)



044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045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046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047 李白·望庐山瀑布

049 李清照·武陵春

050 苏轼·临江仙

051 柳宗元·江雪

052 杜甫·旅夜书怀

054 周邦彦·苏幕遮

055 杜甫·望岳

056 温庭筠·菩萨蛮

057 白居易·长恨歌

006

062 王维·使至塞上

063 卢纶·塞下曲

064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065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067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068 贾岛·寻隐者不遇

069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070 王维·山中送别

072 李白·菩萨蛮

073 王湾·次北固山下

074 贾岛·剑客

075 王维·观猎

007

077 卓文君·白头吟

078 高蟾·金陵晚望

079 温庭筠·梦江南

080 牛希济·生查子

082 杜甫·登高

083 王维·辛夷坞

084 张九龄·感遇

085 李白·紫藤树

087 杜甫·绝句

088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089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090 白居易·北窗闲坐

092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093 温庭筠·望江南

094 李清照·渔家傲

09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098 贾岛·题诗后

099 李白·独坐敬亭山

100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1 杜甫·蜀相

008

103 杜甫·赠卫八处士

104 白居易·秋雨夜眠

105 李商隐·无题

106 辛弃疾·破阵子

108 杜甫·饮中八仙歌

110 李白·江上吟

111 杜甫·望岳

112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15 蒋捷·一剪梅

116 周邦彦·少年游

117 皇甫松·梦江南

118 李璟·摊破浣溪沙

009

120 皇甫松·梦江南

121 李白·客中行

122 李清照·一剪梅

123 佚名·涉江采芙蓉

125 刘过·唐多令

126 杜牧·清明

127 晏殊·浣溪沙

128 王维·少年行

130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31 李清照·点绛唇

132 郑燮·竹石

133 杜牧·江南春

135 徐凝·忆扬州

136 苏轼·水龙吟

137 李朴·中秋

138 杜甫·咏怀古迹

140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41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4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4 刘禹锡·望洞庭

010

146 杜牧·过华清宫

147 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148 岑参·逢入京使

149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151 李清照·醉花阴

152 曹丕·燕歌行

154 杜甫·天末怀李白

155 辛弃疾·丑奴儿

157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8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59 冯延巳·谒金门

160 陈与义·临江仙

162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163 高骈·山亭夏日

164 杜甫·梦李白

165 韦庄·思帝乡

011

167 林升·题临安邸

168 李煜·相见欢

169 杜甫·登岳阳楼

170 许浑·咸阳城东楼

172 杜甫·春望

173 祖咏·终南望余雪

174 李贺·雁门太守行

175 王之涣·凉州词

177 李峤·风

178 崔郊·赠去婢

179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180 王维·过香积寺

182 王昌龄·出塞

184 卢照邻·元日述怀

185 苏轼·临江仙

186 温庭筠·商山早行

012

188 杜甫·客至

189 曹雪芹·咏白海棠

190 李白·望天门山

191 王安石·元日

193 王维·酬张少府

194 白居易·春题湖上

195 李贺·苏小小墓

196 李白·赠孟浩然

198 李白·将进酒

199 辛弃疾·菩萨蛮

200 文天祥·过零丁洋

201 辛弃疾·鹧鸪天

203 林逋·山园小梅

204 张先·青门引

205 张先·天仙子

206 陆游·沈园

208 苏轼·卜算子

209 韦应物·滁州西涧

210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11 苏轼·江城子

013

213 辛弃疾·清平乐

215 高鼎·村居

216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218 王维·酌酒与裴迪

219 王维·送别

220 王翰·凉州词

221 秦观·春日

223 王维·青溪

224 赵师秀·约客

225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226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28 张继·枫桥夜泊

229 纳兰性德·虞美人

230 李贺·李凭箜篌引

232 李白·长相思

234 李白·望月有怀

235 白居易·梦微之

236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37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014

015

239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240 白居易·宴散

241 沈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

242 辛弃疾·鹊桥仙

244 佚名·金缕衣

245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246 辛弃疾·摸鱼儿

248 晏几道·鹧鸪天

250 李白·关山月

251 卢照邻·长安古意

253 周邦彦·满庭芳

254 张志和·渔歌子

256 辛弃疾·青玉案

257 苏轼·虞美人

258 苏轼·虞美人

259 佚名·长歌行

261 苏轼·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

262 王维·相思

263 陶渊明·归园田居

264 王安石·泊船瓜洲

西

266 纳兰性德·临江仙

267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68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269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71 李白·送友人

272 黄庭坚·寄黄几复

273 高适·别董大

274 陆游·书愤

277 刘禹锡·秋词

278 蒋捷·虞美人

279 晏几道·临江仙

280 杜牧·山行

282 李白·峨眉山月歌

283 秦观·踏莎行

284 苏轼·水调歌头

286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016

288 苏轼·江城子

290 李白·古朗月行

292 杨慎·临江仙

293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95 陶渊明·杂诗

296 陆游·游山西村

297 李清照·清平乐

298 李商隐·锦瑟

300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301 杜甫·江汉

302 严武·军城早秋

304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06 卢纶·塞下曲

307 李清照·夏日绝句

308 高适·燕歌行

309 苏轼·念奴娇

017

311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12 王安石·梅花

313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314 杜牧·泊秦淮

316 李之仪·卜算子

317 严仁·木兰花

318 李煜·虞美人

319 范仲淹·江上渔者

321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322 李商隐·筹笔驿

323 苏轼·水调歌头

324 陶渊明·饮酒

326 范仲淹·苏幕遮

327 范仲淹·御街行

328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329 白居易·琵琶行

332 晏几道·木兰花

333 晁补之·洞仙歌

334 姜夔·淡黄柳

335 吴文英·渡江云

018

337 黄孝迈·湘春夜月

338 秦观·满庭芳

339 史达祖·双双燕

340 陈亮·水龙吟

342 苏轼·洞仙歌

343 欧阳修·蝶恋花

344 贺铸·浣溪沙

345 田为·江神子慢

347 白居易·卖炭翁

348 李商隐·无题

349 柳永·雨霖铃

350 晏殊·蝶恋花

352 辛弃疾·贺新郎

353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354 孟浩然·过故人庄

355 苏轼·点绛唇

019

357 贺铸·青玉案

358 柳永·蝶恋花

359 秦观·鹊桥仙

360 辛弃疾·西江月

362 舒亶·虞美人

363 苏轼·蝶恋花

364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365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367 李清照·声声慢

368 杜甫·水槛遣心

369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70 柳永·望海潮

372 欧阳修·南歌子

373 李清照·浣溪沙

374 周邦彦·过秦楼

375 周邦彦·应天长

377 朱熹·春日

378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379 宋祁·木兰花

380 晏几道·思远人


诗词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本书的作者管理“汉唐网”微博,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使命,每天介绍一.位古代诗人,带动微博粉丝开展诗歌背诵活动。本书精选了这项活动开展7年以来最受欢迎的200多首诗词,以72个主题字串联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传世经典,配以独具意境的摄影作品,向读者展现了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本书适合青少年、诗词爱好者阅读。


本书的作者管理“汉唐网”微博,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使命,每天介绍一位古代诗人,带动微博粉丝开展诗歌背诵活动。“主题背诗词歌赋”微博话题点击量数亿。本书(1)通过飞花令的概念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2)书中精美的配图和权威的注解降低诗词学习的理解难度。(3)随书附赠的诗词书法手账本方便读者临摹书写,满足读者书写练字的需要。

前 言

上大学时,我独喜爱中国古典诗词,经常在图书馆挑选与诗词相关的书,从开门看到闭馆,手不释卷,乐此不疲。中国古典诗词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虽然产生于几千年前,现在吟诵起来依然感觉如沐春风,沁人心脾。我的家乡陕西西安即古代的长安,许多诗词都在这里诞生,读起这些诗词感觉穿越了时空,了解到了先祖那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文化。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圣地,这一方厚土孕育了周、秦、汉、唐文明,铸就了中华历史的璀璨篇章。2010 年工作后,领导安排我负责管理一个微博,微博的名字是结合陕西人文历史而定名为“汉唐网”。微博的宗旨:以传承中华文明为神圣的使命。在刚刚接手“汉唐网”微博的日子,我倍感压力,管理起来十分困难,因内容稀少且互动性不强导致关注者寥寥无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努力。不知发些诗词相关的内容会不会有效果,我很忐忑地发了一张《大明宫》纪录片里李白造型的图片,配上文字:“李白想听大家背一首他的诗,晚安!”当时“汉唐网”微博只有200 个粉丝,但这条微博转发量却达到了2011年的最高峰——800 多次。

我感受到了诗词的力量。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三四岁的小孩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会背诵几首中国古典诗词,不论男女老少,也都非常喜欢它,古典诗词文化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里。于是我每天请一位诗人“出场”,从李白到杜甫,从王维到白居易,从杜牧到李商隐,从欧阳修到苏轼,从辛弃疾到李清照等,大家的反响非常好。为了保持这个活动的连续性,我在西湖边的长椅上想出了一个话题叫“主题背诗词歌赋”。每日一个主题字,大家晚上开始评论或者写含有这个字的书法。活动从开始到现在进行了7 年,从不间断。这项活动吸引了大批粉丝与我互动,截至2017 年12 月,“汉唐网”微博粉丝量达200 万,话题阅读量达6.7 亿。部分在微博上的粉丝跟着这个话题每日练习书法,几年后在家乡举办的书法比赛上获奖。很多铁杆粉丝是从高中开始参与话题背诵诗词的,我们的话题也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工作。 在得知这些反馈后我受到了很大鼓舞。在新媒体上传播古典诗词文化能够出成果,让我觉得自己每天的劳动很有意义。

除了每日耳濡目染这些诗词外,我对摄影也开始追求更深的意境,并且有了显著进步,7 年下来我拍摄了很多精美的照片。编辑这本书的时候我精心选择了72 个主题字,72 个字有72 种变化,希望透过这些字能让大家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每个字配上4 首各个朝代的经典诗词,这些诗词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传世经典作品,注释力求简明,用精练的文字向读者提供信息。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汉唐三三


上一个文学

下一个诗歌词曲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