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

文学 文学史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截图

#电子书简介

案:嘏文载于《魏志》本传者,有《征吴对》,《难刘邵考课法》各篇。《难邵考课法》,语语棱实,近于名、法家吉。是知嘏言名理.实由综核名实为基。又,《艺文类聚》所引,有《请立贵妃为皇后表》、《皇初颂》。其《才性论》不传。
又案:《雕龙》以嘏与王粲并言。《艺文类聚》所引粲文,有《难钟荀太平论》,其词日:“圣莫盛于尧,而洪水方割,丹朱淫虐,四族凶佞矣。帝舜因之,而三苗畔戾矣。禹又因之,而防风为戮矣。此三圣,古之所大称也。继踵相承,且二百年,而刑罚未尝一世而乏也。然则此三圣能平;三圣能平,则何世能致之乎?孔子称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不移者,丹朱、四凶、三苗之谓也。当纣之世,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周公迁殷顽民于洛邑,其下愚之人必有之矣。周公之于三圣,不能逾也。三圣有所不化矣,有所不移矣;周公之不能化殷之顽民,所可知也。苟不可移,必或犯罪;罪而弗刑,是失所也;犯而刑之,刑不可错矣。孟轲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有大而言之者,‘刑错’之属也。岂亿兆之民,历数十年而无一人犯罪,一物失所哉?谓之无者,尽信书之谓也。”又《安身论》曰:“盖崇德莫盛乎安身,安身莫大乎存政,存政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是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行。然则动者,吉凶之端也;语者,荣辱之主也;求者,利痛之几也;行者,安危之决也。故君子不妄动也,必适于道;不徒语也,必经于理;不苟求也,必造于义;不虚行也,必由于正。夫然,用能免或击之凶,厚自天之佑。故身不安则殆,言不顺则悖,交不审则惑,行不笃则危,四者存乎中,则忧患接乎外矣。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自私者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济其欲;理之至也。”观此二文,知粲工持论,雅似魏、晋诸贤。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第一课 概论
第二课 文学辨体
第三课 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
第四课 魏晋文学之变迁
第五课 宋齐梁陈文学概略

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
一、绪论
二、各家总论
三、学文四忌
四、论谋篇之术
五、论文章之转折与贯串
六、论文章之音节
七、论文章有生死之别
八、史汉之句读
九、蔡邕精雅与陆机清新
十、论各家文章与经子之关系
十一、论文章有主观客观之别
十二、神似与形似
十三、文质与显晦
十四、文章变化与文体迁讹
十五、汉魏六朝之写实文学
十六、论研究文学不可为地理及时代之见所囿
十七、论各家文章之得失应以当时人之批评为准
十八、洁与整
十九、论记事文之夹叙夹议及传赞碑铭之繁简有当
二十、轻滑与蹇涩
二十一、论文章宜调称

经学教科书
序例
第一课 经学总述
第二课 经字之定义
第三课 古代之六经
第四课 西周之六经
第五课 孔子定六经
第六课 孔子弟子之传经(上)
第七课 孔子弟子之传经(下)
第八课 尊崇六经之原因
第九课 两汉《易》学之传授
第十课 两汉《尚书》学之传授
第十一课 两汉《诗》学之传授
第十二课 两汉《春秋》学之传授
第十三课 两汉《礼》学之传授
第十四课 两汉《论语》之传授
第十五课 两汉《孝经》之传授
第十六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易》学
第十七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书》学
第十八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诗》学
第十九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春秋》学
第二十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礼》学
第二十一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论语》学
第二十二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孝经》学
第二十三课 宋元明之《易》学
第二十四课 宋元明之《书》学
第二十五课 宋元明之《诗》学
第二十六课 宋元明之《春秋》学
第二十七课 宋元明之《礼》学
第二十八课 宋元明之《论语》学
第二十九课 宋元明之《孝经》学
第三十课 近儒之《易》学
第三十一课 近儒之《书》学
第三十二课 近儒之《诗》学
第三十三课 近儒之《春秋》学
第三十四课 近儒之《礼》学
第三十五课 近儒之《论语》学
第三十六课 近儒之《孝经》学
两汉学术发微论
总序
两汉政治学发微论
两汉种族学发微论
两汉伦理学发微论
刘师培是我国清未民国初年时期的奇才,在学术舞台上连创佳绩,甚至与章太炎齐名。他8岁会《周易》变卦,11岁在百天中作“凤仙花”诗100首,12岁读完四书五经,13岁可研究《晏子春秋》。刘师培在北大三年里,学术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讲授与出版了《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并在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奠定垂之后世的典范。
鲁迅曾说:我看过已刊的书(指中国文学史),无一册好,只有刘中叔(师培)的《中古文学史》倒要算好……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帮助。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详一点。
国学泰斗季羡林多次向学生推荐的书目
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

上一个文学

下一个文学史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