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截图

正版 上海的金枝玉叶+风花雪月+红颜遗事 上海三部曲作品集全套3册 陈丹燕中国文学乡土现当代文学纪实小说 上海的金枝玉叶(定价35元)截图 正版 上海的金枝玉叶+风花雪月+红颜遗事 上海三部曲作品集全套3册 陈丹燕中国文学乡土现当代文学纪实小说 上海的金枝玉叶(定价35元)截图 正版 上海的金枝玉叶+风花雪月+红颜遗事 上海三部曲作品集全套3册 陈丹燕中国文学乡土现当代文学纪实小说 上海的金枝玉叶(定价35元)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书名:上海的金枝玉叶新版;上海的红颜遗事;上海的风花雪月新版

作者:陈丹燕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装帧:平装

ISBN:9787532157419;9787532157396;9787532157471

内容介绍

《上海的金枝玉叶》

她父当年应孙中山邀请回国创办中国靠前家西式百货公司,她6岁时就读于上海有名的中西女塾,24岁燕京大学心理系毕业。25岁她嫁为人妇,丈夫是受庚子赔款资助,去麻省理工工商管理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之后的岁月中她丧偶、抄家和劳改,一贫如洗。但磨难没有使她心怀怨恨。她仍然可以用铝锅在煤球炉上烤出带彼得堡风味的蛋糕。90高龄谢世时,她把遗体捐给上海的会,留给上海很后的礼物,是用她的白发编成的“90”字样的花环。

她叫戴西,在英文里这名字是雏菊的意思。

陈丹燕从细读戴西一岁到九十岁的数十张私人影像着手,勾连起这个在磨难中依然保持芬芳洁净的女子的一生。在《上海的金枝玉叶》中,阐述了这个历经沧海桑田的女子,何以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

《上海的红颜遗事》

她是旧上海电影上官云珠的女儿,父姚克是留洋回国的文化名人。两岁时父母离异,她学会了把心事藏在心底,笑容挂在脸上。童年的她生活优裕,客串过电影《三毛流浪记》里的富家小女孩;后来她经济来源几乎断绝,却不肯在恋人面前透露窘迫,视爱情为纯洁的象牙塔。她是大时代里的普通人,承受命运的悲凉:母自杀,恋人自杀,孩子*送人,偷渡国境躲避灾难却被抓捕……当生活似乎要柳暗花明时,南京西路上的一场车祸将她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31岁那年的秋天。

她叫姚姚。1944年生于乱世,1975年死于非命。

2000年此书初版时,姚姚遗散的恋人开开和孩子均未找到。2009年此书再版时,开开找到了,于是作者增补了初版时未能证实的那部分故事。2013年,姚姚的孩子前来与人相认,此时,他已然人到中年。

那年开开回归时,天降雷暴。那年姚姚的孩子前往母和外婆坟上时,天降大雪……

陈丹燕沿着幸存者痛苦的记忆一路攀援寻找,使得姚姚这个上海女子悲怆的往事,成为上海历史的独立见证;也让普通人的个人历史,成为大时代洪流中有血有*的坐标。

《上海的风花雪月》

《上海的风花雪月》,陈丹燕"上海三部曲"之一。全书图文并茂地将鲜活流动着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从历史的尘烟代入当下的情韵。那些被当作城市起居室的咖啡馆数十年来的变迁,那些为保护城市记忆而永不拓宽的街道,那些物是人非的名人故居里飘荡着的张爱玲、白先勇乃至当年蓝苹的气息,那些被文学青年奉若珍宝的外国文学经典在白皮书时代的尴尬往事,那些在法国传教士镜头里与我们对视的一百多年前的上海,还有那些以散步为名,不动声色地、前赴后继地在淮海路上争妍斗艳的时髦女子……

世事沧桑的尽感慨,寻常巷弄的前世今生,俗世生活的知足常乐,"战场边缘处,浮生半日闲"的小情调、小感伤……陈丹燕那种细腻精致,有时也毒辣尖刻的直觉既有着冷静的感性,也提供了参差的对照,于灯光暗影营造出的氤氲中,带读者徜徉于上海的百年历史中,在上海的前世今生间穿梭往来。

作者简介

陈丹燕,1980年代以儿童文学创作步入文坛,1990年代转入文学创作,以非虚构纪实类作品和其漫游世界的旅行文学广受关注。主要作品有外滩三部曲《外滩:影像与传奇》《公家花园的迷宫》《成为和平饭店》,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另有《我的旅行哲学》《我的旅行方式》《北纬78°》《永不拓宽的街道》《咖啡苦不苦》《漫卷西风》《一个女孩》《慢船去中国》《唯美主义者的舞蹈》等。

作品在国内外广受赞誉,曾获全国书奖,上海书展书名,华东地区文艺图书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宽容”文学奖,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金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及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颁发的年度图书奖。作品被译为英、德、日等多国文字。

编辑推荐

上海,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曾经是个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是中国时髦,有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三十年的对外封闭,使上海的昔日繁华被掩埋在厚厚的历史烟尘中。

在《上海的风花雪月(新修订版)》中,陈丹燕以一个探寻者和怀旧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历史中,录访散落在街巷中的历史遗迹,回望她不曾经历过的旧日时光;在张爱玲、张学良、颜文梁等历史名人住过的老房子时遥想他们的人生往事,慨叹于无尽的世事沧桑;透过上海的新风气:咖啡馆、酒吧、舞厅、美容院,捕捉把握当代上海人的生活情趣和微妙心态;从饱经磨难而永不改其高洁优雅的张可女士身上,从曾经享尽荣华富贵又曾经一贫如洗而仍不失其精美华贵神韵的郭家小姐身上,发掘出杰出的上海女子所特有的风骨……大量珍贵的老照片与内文相映生辉。可视为一部文化含量丰富、风格温雅的上海野史。

目录

1910年,一岁,悉尼

那双白色的软底鞋

1915年,六岁

爹爹带我们去一家叫“上海”的中餐馆

1920年,十一岁

上海的阳光照耀

1928年,十九岁

永远的中国式服装,永远的英文

1931年,二十二岁

利西路上的大房子

1932年,二十三岁

爹爹死了

1933年,二十四岁

燕京骄傲的女生

1934年,二十五岁

分离

1934年4月,二十五岁

美丽的女孩出嫁了,倔强的女孩出嫁了

1934年11月,二十五岁

爱情故事

1935年,二十六岁

富家女子的梦想

1944年,三十五岁

把微笑丢在哪里

1945年,三十六岁

来得快,去得快

1946年,三十七岁

波丽安娜

1948年,三十九岁

美妇人之月的阴面

1951年,四十二岁

尚不知魏晋

1954年,四十五岁

再次成为职业妇女

1955年,四十六岁

戴西穿上了长裤

1955年,四十六岁

双重的生活

1957年,四十八岁

吴家花园湖石边

1958年,四十九岁

长的

1958年,四十九岁

微微肿胀的笑容

1961年,五十二岁

阳台上的风景

1961年平安夜,五十二岁

万暗中,光华升

1962年夏天,五十三岁

煤炉上金黄色的Toast

19624年夏天,五十三岁

让我们也荡起双桨

1964年,五十五岁

沸腾的大锅

1968年,五十九岁

来一碗八分钱的阳春面

1969年,六十岁

骄傲与坚持

1971年,六十二岁

光荣退休

1974年,六十五岁

爱的奶奶不同于众

1976年,六十七岁

再婚

1977年,六十八岁

私人授课的英文老师戴西

1982年,七十三岁

英文顾问戴西

1983年,七十四岁

它能证明“我在工作着”

1986年,七十七岁

乔治归来

1989年9月,八十岁

“我应该从哪里说起?”

1990年4月,把十一岁

童年时代的咒语

1996年,八十七岁

戴西与松林

1998年,八十九岁

上帝这次看见她了,成全她了

《上海的风花雪月》

一、咖啡馆

时代咖啡馆

1931’S咖啡馆

裘德的酒馆

爱尔兰酒馆

白发苍苍的及时行乐

1997―2007,咖啡馆十年记

2008―2015,咖啡馆再八年记

二、房屋

张爱玲的公寓

颜文梁的客厅

江青的房间

旧屋

1993年上海大拆屋

怀旧的理由

1997―2007,房屋十年记

2008―2015,房屋再八年记

三、街道

上海法国城

有普希金像的街角

外滩的三轮车

华亭路

福佑路旧货街

弄堂里的春光

1997―2007,街道十年记

2008―2015,街道再八年记

四、城市

圣彼得堡与上海:红色都市的浪漫

巴黎与上海:不夜之城的红唇

纽约与上海:移民都市的自由

1997―2007,城市十年记

2008―2015,城市再八年记

五、人群

上海女子的相克相生之地

欲望的车站

街心花园的舞蹈者

上海美容院

过年回家

星期二晚上的记事

上海的狐步舞

白皮书时代的往事

1997―2007,人群十年记

2008―2015,人群再八年记

六、肖像

张可女士

皮克夫人

郭家小姐

王家妹妹

传教士的私人相册

上海人杜尔纳

1997―2007,肖像十年记

2008―2015,肖像再八年记

七、跋和其他

跋(1998年)

再跋:上海十年记(2007年)

再跋之后,又一跋(2015年)

地图星标志的说明

在线试读

“上海三部曲”总序

城市是个生命体,它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物。所以,城市有自己的性格,命运,脾气,丰富的怪癖,独特的小动作,以及如同体味般,连大风也吹不掉的气味。在它身上,明亮的一面与暗黑的一面总是共存在同一处,一个街区,一条街道,一栋房子,甚至一条走廊。所以,它永远是有趣的。而且,它可以说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体,它有时凋败,似乎死去,但它又会适时地复活。它有时兴旺,四下欣欣向荣,处处夜夜笙歌,但它一定会在某个时代的拐角处被迎头痛击。城市总能在经历中长出新的经历,在生命中孕育出新的生命,在面容中呈现出新的容颜,真的,它好有趣。所以我喜欢观察它,描述它,看穿它,写透它。

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我才有点发现自己,我想自己是个描写城市的作家,该隐的子孙。在创世纪,该隐杀了兄弟,被逐出土地,流浪四野,他算是个城市人。现在,该隐的子孙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里繁衍了一代又一代。

我出生在北京,生长于上海,旅行去过世界上将近三百个城市,并描写它们的面貌与生活,城市总是我的描写对象,从上海到圣彼得堡。这些城市对我来说好似一间巴洛克房间里的各种镜子,它们彼此映照,相互证明,重重复重重的倒影里后映衬出一张真实的面孔。我在圣彼得堡见到了1950年代的上海,在1990年代的上海遇见的,是1970年代的伦敦。这些城市好似一个连环套,当你看懂一个,就看懂了更多其他的。当我在斯特拉斯堡推倒张认识城市的多米诺骨牌,1992年的上海便展现出梧桐树下旧房子那通商口岸城市的旧貌。在我的故事里,街道与建筑都是城市这个人物形象的相貌,居民的故事都是城市这个人物形象的细节,城市历史都是城市这个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所以,“上海三部曲”其实是一本书,这本书就叫上海。

失去与找到的游戏是我喜欢玩的游戏,找来找去,这样我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它们是我一生中好的时光。如今,“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首版十九年后又回到上海再出新版,回首望去,我满意自己这样地度过了这些日子。这些年,有无数我不认识的读者伴随我成长,给予我鼓励,我感恩自己获得过这么多人在这么多年里安静的阅读,遥远但恒久的陪伴,感恩作家这个职业能获得的纯粹幸福一直都在,其实,我不敢相信这样的幸运竟降临在我身上。

陈丹燕

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晴

于上海

本店全部为正版图书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_^:0cfec9cd41ddc0f5da07c8c0f7818553



上一个小说

下一个社会小说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