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外图台版】禅与维修的(45周年纪念版)/罗伯.波西格天下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预售【外图台版】禅与维修的(45周年纪念版)/罗伯.波西格天下

小说 港澳台小说

  • ISBN:9789863985372
  • 版次:1
  • 出版社:天下杂志
  • 出版时间:2023-07-05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预售【外图台版】禅与维修的(45周年纪念版)/罗伯.波西格天下截图 预售【外图台版】禅与维修的(45周年纪念版)/罗伯.波西格天下截图 预售【外图台版】禅与维修的(45周年纪念版)/罗伯.波西格天下截图 预售【外图台版】禅与维修的(45周年纪念版)/罗伯.波西格天下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书号:9789863985372
书名: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45周年纪念版)
作者:罗伯.波西格
出版社:天下杂志
出版时间:2020/05/04

内容简介:
多读者的哲学书,45周年纪念版
500万册,27国语言翻译

关于生命中的不安,如何面对、如何抉择、如何妥协,
跨越多个世代的人们都在这部经典里找到各自的答案。

本书是半世纪以来重要、影响深远的作品之一。 《时代杂志》
奇特而美好读来清新动人,数十年如一日。 《纽约时报》
一本辉煌的巨著每个人都应一读。 《卫报》

获选《时代杂志》70年代有影响力的书籍
《伦敦电讯报》、BBC评为「史上多读者的哲学书」
《时代杂志》、《纽约客》、《纽约时报》、《卫报》媒体一致盛赞

一场盛夏的摩托车之旅,是探索,也是归途,
引领不同世代的人们直视内在的冲突与恐惧,
寻找与自己、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我,是什么样的人?」
1970年代的夏日,「我」与11岁的儿子克理斯从明尼苏达出发,打算骑乘摩托车横越半个美国,一路饱览景色至加州海边。在这趟为期17天的旅程里,「我」发现,过往因钻研哲学导致精神分裂的回忆就如鬼魅般紧紧跟随。为了安抚过往的灵魂,「我」决定好好面对过去、面对自己的恐惧,并试着完成早已遗忘的哲学理论


罗伯.波西格曾是早慧的科学研究者,15岁即进入大学研读分子生物学,却对制式科学方法产生质疑。他将目光转向哲学,依然得不到答案。于是,他离开学院,到印度接触东方思想。他开始离群,走进山林,独自思索

他被判定为精神分裂,被迫接受不人道的电痉挛疗法。他丧失了一切身外之物,金钱、地位、婚姻、公民权,也遗忘了一部分的记忆与个性。

出院后,波西格与儿子克理斯进行一趟横跨美国的摩托车之旅,写下这本《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他以细腻的观察,描绘沿途的湿地、沙漠、小镇、森林,更无惧地踏上过往的足迹,从残缺的笔记,一片片拼凑被埋葬的记忆与哲学理论「质素的形而上学」。

他爬梳自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哲学,修辞、逻辑、理性、唯物论、唯心论试图在古典与浪漫、科学与艺术、主体与客体之间寻求整合之道。他以旅途中实用、实在的摩托车维修,阐述属于科技的和谐与美感,教导我们如何在科技生活中获得宁静与美好。

跨越心灵与物质的鸿沟,他为整个世代的科技无望感寻求解答,也为自己找到一条回家之路。

跨越世代的意义
《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出版于1974年,出版前曾遭到120多家出版商拒绝,出版后迅速创下销售奇迹,长踞榜,至今依旧是美国哲学的入门读物。

7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富裕,但社会文化极度不满物质成就的年代。波西格在书中探讨心灵与科技的距离,思考真正的值,让这些想舍弃物质成就的人得以扩展成就的意义,迅速引起共鸣,奠定了这本书的经典地位。

理性带来科学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但人心的迷网与焦虑却从未止歇,经过近半个世纪,这仍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在社会变迁的转折处,甚至是人生不同阶段的转折处,我们都会再次困惑,渴望新的可能。


各方好评
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专序
阮庆岳 小说家/建筑师
刘 轩 知名作家/心理导师
冀剑制 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
谢哲青 作家/知名节目主持人感动

波西格的文笔优美,且把哲学化为行动,将这趟成长、探险、硬派旅行的记忆,写成一部骑出「心智深山」之书,引导你看见的是陷入苦思人生的绝望泥淖,而非肤浅的心灵励志。你可以把它当成抒情散文、哲学启示、旅行文学而更重要的是,试着以你的方式,骑入自己的「心智深山」时,彼处古道或被封闭,新路偶会展开,但人生值得这么一遭。/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

一个既是天才又是精神病患者的父,与疏离儿子的荒野摩托车之旅,奥德赛般开启我们对人类与自然/宇宙关系的重新思考,也叩敲此刻文明在理性与感性分歧现象的针贬,全书细腻、多义也优美的哲思隐喻描写,是对人类灵魂诚恳忧心的返家召唤。阮庆岳/小说家、建筑师

有人觉得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以游记的具体架构做抽象论述;有人认为游记是追寻真谛的暗喻,人循着来时路往回走,可以一步步找回来的真我;也有人认为全书反映嬉皮世代的自我中心意识,有自我反省批判的含义。总而言之,《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探讨的主题犹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同一事件如何看待,因人而异,各人从自己喜爱的观点去阅读,各自演绎字里行间的奥秘。宋瑛堂/本书译者

我很乐意《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给欧巴马及任何一位美国总统。我也时常这本书给我的朋友,并希望他们读过之后问我:「为什么挑选这本书?」《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是一本伟大的书,它追索个人的值以及生命的意义。这本极度浪漫的书并非小说,但与许多伟大的小说一样,将哲学化身在日常的小细节里。奥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因为写了一部被拿来和《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相较的书而感到非常荣幸。我希望拙作(指《时间简史》)和《禅》一样使人们觉得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史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物理学家、作家

本书是半世纪以来重要、影响深远的作品之一。本书改造了一整个世代,书写一段难忘的父子夏日摩托车之旅,横越美国西北部,刻画成长、发掘、接受过程中的爱与惧,期间演变为一段深刻的心灵与哲学之旅,探索人生的基本问题。《时代杂志》(Time)

奇特而美好本书中深思的哲学大问题曾被美国文豪梭罗与梅尔维尔探讨过读来清新动人,数十年如一日。《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一本辉煌的巨著每个人都应一读。《卫报》(Guardian)


时间的读者回响
/事实上,这本书的时代从未远去。

/这是一趟经典的旅程,是对生命、宇宙、一切事物的探索,有时是透过在摩托车旁做一些事情来促进思考与获得平静。这是你会想保留,有再重读的书之一。

/高中时,我会说这是我喜欢的书。20年后再重读,我才意识到我当时只读懂其中的20%,也许那时候引我的是蜿蜒的哲学论述,成为一个父之后,我才领会在那底下的概念,虽然不想承认,但我哭了。

/我在70年代中期次读这本书,之后至少每隔5年就会重读一遍,每一次我都十分享受。次阅读时,我无法完全追随其哲学,但随着时间,这些想法在我的生活中经过验证,我才明白,也深深同意。

/能在42年后再度遇见这本书真是太美好。它在1976年时为我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现在,我再度感受到它的力量,依然强大,却是以不同的方式。

内文选摘
传统科学方法向来都是后见之明,这还是以状况而言。传统科学方法适合用来回首你走过的路,适合试炼你自以为知道的真理,却无法指点你应该去的地方。除非你该去的地方是来时路的延续。
创意、创性、发明心、直觉、想象力换言之,就是不打结这些东西完全在科学方法的范畴之外。

如果你想盖一间工厂,或想修理一辆摩托车,或好好治理一个国家,又希望脑筋一路顺畅,空有古典式、架构式、主客体二元论是不够的。你应该具备衡量工作质量的敏感度,必须能感受好坏的差别。引你向前走的正是这份敏感度。这份敏感度不单纯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尽管它确实人人都有。这份敏感度也是后天能培养出来的东西。它不只是「直觉」,不只是无法解释的「技巧」或「天赋」。它是和现实接触的直接结果,是和「质素」接触的直接结果。

「关心」和「质素」是同一档事的内在与外在。一个人如果在工作时看得见质素、感受得到质素,这人一定会关心。一个人如果关心他看见的东西、做的事情,这人必定具有质素的一些特质。

头脑打死结的时候,可能比想法挤得水泄不通的情况更好。问题的解决之道通常乍看之下不重要或不适合,但假以时日,打结的状态会让解决之道渐渐现出真正的重要性。解决之道显得渺小,是因为你既定的观念让解决之道显得渺小。

内心宁静完全不是科技的表面工夫,而是科技的全部。能产生心平气和的才是佳作,而破坏心平气和的才是劣质。产品规格、测量仪器、质量管理、检测,这些全是达成目标的手段,目标是让工作者获得内心宁静。想在工作中与「善」结合为一,就要先培养内心的祥和,宁静之后才看得见那份「善」光芒四射。

唯有在个人值正确时,社会值才会正确。想改善世界,应该先从个人内心出发,从自己的头脑、双手做起,然后逐渐向外开展。有人喜欢谈论如何扩展人类的宿命。我只想谈论如何修理摩托车。我认为,我想讲的话更具有延续的值。


作者简介:
罗伯.波西格Robert M. Pirsig
(1928-2017)

美国哲学家及作家。

192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早慧的他15岁即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生物化学,他对科学很感兴趣,却对科学方法产生质疑,为此饱受抑郁症的折磨而遭到退学。18岁时,波西格随美军驻扎韩国,在那里的所见所闻让他对东方哲学萌生兴趣。退伍后,回到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哲学学士与新闻学硕士学位,期间曾赴印度贝拿勒斯印度大学修读东方哲学。

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他苦于西方与东方、科学与艺术、物质与精神这种二元对立性带来的冲突与矛盾,他试图寻求整合之道,发展出「质素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 of Quality)。但因理论不受学院认可,以及个人内在的冲突,让他走向精神崩溃。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后,在1961年至1963年间长期住在精神病院,被施以28次电痉挛疗法。

出院后,波西格转而寻求以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他的理论。1968年,波西格致信122家出版商,宣告他打算写一本关于心灵与科技之间鸿沟的书,仅获得一家的回应。1个月后,他与长子克理斯展开为期17日的摩托车之旅,在这段旅程里,他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回溯过往与研究,完成本书《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

《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出版后,迅速创下销售奇迹,攻占美国榜长达十年,被誉为史上多读者的哲学书籍。

2017年逝于缅因州家中,享年88岁。

目录:

上一个小说

下一个港澳台小说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