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问答(套装共2册)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学佛问答(套装共2册)

宗教 佛教名家作品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学佛问答(套装共2册)截图

#电子书简介

净空法师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他以弘扬佛法为毕生事业,先后讲述《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六祖坛经》、《金刚经》等三藏典籍数十部。至今,讲经说法已有51年,期间从无间断。现今全球有百余所的佛陀教育机构聘请法师为永久导师;成千上万的听众,通过远程教学向法师学习。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如何解释?
“生”,是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去”,是实实在在没有去。这两句话分开来讲比较容易,合在一起,意思就深了。凡夫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才有疑惑;如果真明白了,就不会有疑惑。
极乐世界有没有?确实有。它与我们娑婆世界一样,决定是存在的。虽然决定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己变现的,不是从外境而来。大乘经讲“虚空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真心,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换言之,识是心的作用。虚空世界依正庄严是这么来的,所以说“生则决定生”,生是你变的,你念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的境界。你想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就现前。“去则实不去”,这个世界是我们真心变现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我们真心变现的,从自己心跟识来说,没有来去。
这个说法如果还不容易体会,我们用电视来比喻:电视画面是一个,但频道很多,我们娑婆世界是一个频道,西方极乐世界是另外一个频道;我们念佛就等于打开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频道,极乐世界就现前了,这是生则决定生。去,实在没去,还是在这个画面上,并不是从这个画面另外出来一个画面。
因此,极乐世界就在此地,但是你见不到。举例说明,譬如你晚上睡觉做梦,你在梦境里,天地不一样,但你还是在此地,并没有离开这个房间,没有离开那张床。每天晚上做梦都现不同的境界,这就说明“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所以,一定要相信,决定有极乐世界,绝对不是假的。我们心里想佛,佛就现前;想菩萨,菩萨就现前;想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就现前。这些都不是从外境来的,是从心想生,所以要有好的念头。恶念就是想妖魔鬼怪,善念就是想佛菩萨。你想过好日子,想遇到好境界,就要有好的念头。念佛是最善的念头,纯真无妄;念其他的都带妄,善里面总有夹杂不善。只有念佛是纯善,没有一丝毫夹杂,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决定没有问题。
有人说《大藏经》里没有说“一生成佛”,而净土宗是提到“一生成就”,请问应该如何理解?
《大藏经》有“一生成佛”,譬如《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一生成佛。善财童子亲近文殊菩萨,发了菩提心,五十三参是他修学的次第,最后他参访到普贤菩萨就圆满成佛了。他不是隔生,而是在一生当中成佛。另外,《法华经》中,龙女八岁成佛,也是一生,不是在第二生。
净土宗讲“一生成就”,成就也是成佛的意思。净土宗讲一生成佛,这一生是在极乐世界,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往生,就跟极乐世界连成一起,没有界限。所以,我们在此地只要念佛真正能往生,不管什么品位,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也是一生成佛。因为到极乐世界后,各个都无量寿,所以统统是一生成就。
有西方极乐世界、天主教耶稣世界、伊斯兰真主世界吗?
确实有。就像我们地球上有中国、新加坡、美国,都在这个地球上。许多诸佛的世界都在这个空间里面,但是空间维次不相同,这里面有高低的差别。
见到有人举着牌子写道“缴五块钱就可以让某某法师给你在极乐世界登记名字”,有很多人去缴钱,请问我们应如何处理?
我也愿意去缴钱,这是好事情,问题是他有什么保证。如果他没有保证,到时候不兑现,我们的钱就给他骗去了。所以,他拿不出保证来,我们就不要相信他。这是很明显的在骗人。受骗的都是好心想到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修学很困难,能够花五块钱就买到一个通行证,这太容易了,不要说五块,五万块我都愿意去买。
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有如经上所说的实况,或者是修行到最高的层次所幻化显示出来的境界?
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就跟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一样,你认为我们眼前的世界是真有,西方极乐世界就真有;你认为我们眼前的境界是幻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幻化的。你自己多想想!
永明延寿大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法师说“现在一万个念佛修行人,只有两三个才能往生,连下品下生都没有分”,请问主要的原因为何?
净宗法门在大乘佛法里面称为“易行道”。易行的意思,就是指净宗法门与其他大乘法门相比,净宗比较容易,但也决不是我们想象当中那么容易,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佛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为何会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三途?佛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由于妄想、分别、执著而变现出来的境界,这是十法界、六道三途的由来。
由此可知,佛教我们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断除,如果这种烦恼、习气不断,就决定不能超越三界六道。所以,无论哪一个法门,净宗也不例外,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著,对一切人事物、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不执著,六道三界就超越了。尘沙烦恼就是分别,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分别,十法界就超越了,你就证得一真法界。最后,你能把无明烦恼破尽,就证得圆满的佛果。这是无论哪个宗派、哪个法门都没有例外的,这个事情难!
净宗法门说是易行道,就是说它不必断烦恼,而是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也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这是易行道。但是必须要明了,往生净土虽然不要断烦恼,可是一定要伏烦恼,烦恼伏不住还是去不成。从前的人有能力伏烦恼,所以是“万修万人去”;现代人疏忽了,不懂得伏烦恼,以为念佛就能往生,这是错误。
伏烦恼比断烦恼容易,只要烦恼不起现行,就是伏烦恼,譬如我没有断贪瞋痴、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但是我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得有功夫、有力量,能让我的烦恼不起作用。念头才起,“南无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念头打掉,这就是用功夫。不管是贪念、瞋念、愚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把它打掉了,这样的念法功夫才能得力。念到心清净,清净心现前就叫做功夫成片。顺境、善缘不起贪念,逆境、恶缘不起瞋恚,永远保持平等心、清净心,这才能往生。
《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韦提希夫人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发愿求生净土,请求世尊教她方法,世尊没有教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这一点不能疏忽。“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要是具备这个条件,念佛肯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再具备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就肯定生方便有余土;再具备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就肯定生实报庄严土。佛说得这么清楚,决定不能疏忽。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什么?修纯善的心。《十善业道经》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三福”是善法;“思惟善法”,想善法;“观察善法”,行善法。又教给我们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所以,我常劝同修,恶人、恶事绝不放在心上,如果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不善,心不善,往生就成障碍。《弥陀经》讲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行不善,佛号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所以我们必须具足善人的条件。
佛经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要能符合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心里面没有一丝毫的不善,就决定往生。所以,我们把世间不善放在心上,这是绝大的错误。别人不善与我不相干,我不必把它放在心里、放在口上,放在心上我们的心不善,放在口上是造恶业。由此可知,李炳南老居士所谓“一万个人当中只有两三个人往生”,那两三个人是善人,心纯善、口善、行善,他的条件具足,如此才能往生。
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绝对不要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里,不然就破坏了自己的善心;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口里到处说,就破坏了自己的善行,这很可惜!六祖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两句话了不起!常常见世间过,往生就成了问题。几时我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没有过,过失只有我自己一人,往生才有把握。
……
净土篇
念佛篇
对治篇
修持篇
死生篇
因果篇
超度篇
放生篇
素食篇
健康篇
生活篇
教育篇
孝道篇
政治篇
宗教篇
经句篇
佛学篇
学佛篇
学经篇
会集篇
课诵篇
出家篇
在家篇
弘法篇
弘护篇
法宝篇
表法篇
道场篇
仪规篇

佛教是什么?有哪些“规矩”?修行中有什么禁忌?如何处理修佛与孝亲的关系、与忠义爱国的关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与邪教邪知的甄别……《学佛问答(套装共2册)》共两册,分净土篇、念佛篇、死生篇、因果篇、超度篇、孝道篇、出家篇、在家篇、仪规篇等三十目录,收集了净空法师解答学佛同修们在修学与生活中所遇到的疑难,可同参详。即便对于不学佛的一般社会大众,也有启迪示范作用,引导人们智慧地面对人生。

净空法师答解修行中的疑难
破迷开悟的佛学讲堂
断恶修善的成长指要

上一个宗教

下一个佛教名家作品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