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经典名著系列:东方的智慧+通往世界的禅(全2册)(京东专供)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禅学经典名著系列:东方的智慧+通往世界的禅(全2册)(京东专供)截图 禅学经典名著系列:东方的智慧+通往世界的禅(全2册)(京东专供)截图 禅学经典名著系列:东方的智慧+通往世界的禅(全2册)(京东专供)截图 禅学经典名著系列:东方的智慧+通往世界的禅(全2册)(京东专供)截图

#电子书简介

[日]铃木大拙,出生于日本金泽。国际著名佛教学者。1891年游学东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哲学科选科学习,同时在镰仓圆觉寺,随今北洪川参禅。1897年赴美国芝加哥,从事相关学问研究十一年。1909年回日本后,着力于向全世界推介禅学,传扬大乘佛教的思想。他一生著述宏富,除日文著作外,还用英文写作了大量有关禅宗的著作,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荣格、海德格尔和汤因比等重要思想家的极大推崇,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以及“世界禅者”的美称。主要著述有《通往世界的禅》《东方的智慧》《禅与日本文化》等。

陈文佳,名古屋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唐代文学、日本汉籍及汉文学。独立承担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文学方向)、2018年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研究项目。曾任2018年度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访问研究员。出版专著《森春涛的香奁诗受容与汉诗创作》、译著《工艺之道》等。

高海阳,广州市人。现居上海及旧金山两地。酷爱中日古典及现代文学,善作诗词歌赋,译有《只余剩米慢慢煮:种田山头火俳句300》《心寂犹似远山火:斋藤茂吉短歌300》,出版个人诗集《孤鹰一旅山无数》。
传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于南朝刘宋时,乘船到达广州,从学于中天竺出身的译经高僧求那跋陀罗,后以四卷《楞伽经》传授徒众。梁武帝遣使迎达摩至建康,与其谈法。武帝询问达摩自己有何功德,达摩答日“并无功德”,两人话不投契,达摩遂离开江南,游于北魏,于是就有了“一苇渡江”的典故。达摩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称“壁观婆罗门”。这之后,达摩将禅法传于二祖慧可,再传至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楞伽宗(初期禅宗之别名)得以在中国北方落地生根,成为一个独特的门派。不过,彼时禅宗尚未普及,一直依附于律宗。直至唐朝中期,才有了正式的禅寺。
唐祚初建,高祖李渊于武德九年(626)颁《沙汰僧道诏》云:“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余悉罢之。”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又多次沙汰僧尼。不过,玄奘法师以“五不翻”的译经标准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瑜伽师地论》等广为流传,形成了以佛法研究与实践为宗旨的法相宗。武后临朝时期,崇佛抑道,华严宗由此兴起,禅宗也得以发扬光大。禅宗南宗的创始人惠能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而北宗的神秀则主张渐修。开元二十年(732),惠能的弟子神会于河南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大会,与神秀的门人崇远论战,指斥神秀一门“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此后,南宗日盛而北宗渐衰,南宗得以确立为中国禅宗之正统。惠能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惠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达于极盛,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以后,肃宗、代宗、德宗、宪宗、懿宗诸帝均笃信佛教,除代宗以外,上述诸帝均曾迎奉佛骨舍利人官供养。其中尤以元和十四年(819)宪宗欲迎奉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的释迦牟尼佛指骨入宫,为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上表极力反对一事最为著名。韩愈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至“瘴疠之地”的潮州,可谓以失败告终。然而,二十余年后的会昌五年(845),唐武宗因寺院经济过度扩张,影响国库收入,在亲信道士的鼓动之下,敕令毁佛。不到一年时间,共拆毁寺院4600余所,勒令还俗僧尼达260500人,没收良田数千万顷,奴婢15万人,史称“会昌法难”。尽管武宗死后,宣宗又恢复了佛教,然而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使得寺院产业被剥夺,庙宇废毁,僧尼还俗,经籍散佚,佛教不可避免地由极盛走向了衰微。
《东方的智慧》
译者序
作者自序
第一章 东方思想的不二性
第二章 关于东方的“哲学”
第三章 现代世界与禅的精神
第四章 东方学者的使命
第五章 自由·空·而今
第六章 所谓“不变随缘”
第七章 东西杂感
第八章 关于“妙”
第九章 发挥人类原本的自由与创造性
第十章 《庄子》的一节——之于机械化与创造性之间对立关系的一点启示
第十一章 东方的特质——幽玄的民族心理
第十二章 隐藏于东方文化根基里的事物
第十三章 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十四章 日本人的心

《通往世界的禅》
译者序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关于禅

第二章 关于觉悟






第三章 禅的意义

第四章 禅和一般佛教的关系
一、前言
二、佛教的生命及其精神
三、禅在中国

第五章 禅修的实际方法
一、基于口头的方法
1.反论
2.超越悖论
3.矛盾
4.肯定
5.反复
6.叫喊
二、直接的方法

第六章 存在主义、实用主义与禅







第七章 爱和力
主要典籍一览
《东方的智慧》:
“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界文化,我们作为东方民族的一员,实怀有可以为此做出巨大贡献之利器。”置身欧美,广泛弘扬禅宗期间,禅学大家铃木大拙准确洞悉西方思想的局限,深刻体会东方智慧于世界文化中的缺位,重新发扬东方精神成为当务之急。
该书收录了铃木大拙晚年执笔的14篇随笔,从东西方思维的本质性差异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东方禅学思想的幽玄特别,以及其之于世界文化无法取代的重要意义。行文自然洒脱,说理娓娓道来,是一部于当代亦不过时的睿智禅学论集。

《通往世界的禅》:
铃木大拙是世界极富盛名的佛教学者,世界禅学代表人物。他将其一生都投入禅的研究,向西方弘扬禅宗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他基于自己实际开悟的经验,运用圆熟的欧美语言,将禅的思想嫁接其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该书集结了铃木大拙面向欧洲世界所撰写的英文讲稿,以“何为禅”为主线,精心编纂,浅显易懂地解明了东方禅的概念与深厚内涵,是禅学入门之不朽名作。

上一个宗教

下一个宗教普及读物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