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导临:华山庙碑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碑帖导临:华山庙碑

书法 碑帖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碑帖导临:华山庙碑截图 碑帖导临:华山庙碑截图

#电子书简介

《碑帖导临:华山庙碑》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又称《华山碑》《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西岳华镇碑》等。东汉延熹八年(一六五)刻,高二百五十四厘米,宽一百一十九厘米。凡二十二行,行三十八字。因袁逢重修华岳庙,考订前代典籍,遂将历代祭祀华山的制度和变迁情况加以考察,推本溯源,详加记载,刻石传世。此碑原在陕西省华阴县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毁于地震。传世《华山庙碑》原石拓本共四本。一为“长垣本”,今藏曰本东京上野书道博物馆。二为“华阴本”,一九五九年归故宫博物院。三为“四明本”,一九七五年归故宫博物院。四为“顺德本”,今存于香港中文大学。
《碑帖导临:华山庙碑》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距与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是汉碑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书风朴茂古拙又圆转流动,用笔丰满且波磔明显,为书家所推重。清代朱彝尊评价:“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上品。”方朔评曰:“字字起棱,笔笔如铸,意包千古,势压三峰。”刘熙载则评:“磅礴郁积,流离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但也有并不盲目推崇者,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云:“‘华山碑’后世以季海之故,信为中郎之笔,推为绝作。实则汉分佳者绝多,若《华山庙碑》实为下乘,淳古之气已灭,姿制之妙无多,此诗家所嘴之武功、四灵、竟陵、公安,不审其何以获名前代也。”

《碑帖导临:华山庙碑》碑帖精选历代著名碑帖,纵观中国书法史,适合于专业书法临习及收藏鉴赏之用。碑帖清晰的还原了历代传世碑帖的原貌,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的结合,是广大临习书法者的必选之贴。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511/15/318721301/634123/43d65175/545c897eN3c08d5a4.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487/59/311922831/377062/3fa6c9c1/545c8988N742c3754.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538/338/310656272/368263/a44b1838/545c89a0N950cfe3a.jpg

编者按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汉字的书体经过多次演变,从诡谲奇崛的甲骨文逐渐发展到苍茫浑厚的金文、再到规整匀净的篆书、严整肃穆的隶书、端庄成熟的楷书和连绵飞动的草书、不拘不放的行书等多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行草书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价值,能快写,又易识别,同时优秀的行草书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孙过庭的《书谱》就分别是用行书和草书书写的,它们不但形体优美、而且意境高远。书家以娴熟的用笔技巧、精妙的笔法、塑造出完美多变的字体造型,营造出幽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行草书在我国的书法艺苑中和书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行草书名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艺术技巧是书法创作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是书家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外化和对象化,而且能充分体现创作者才能智慧的高低和创作能力的大小,影响着作品整体美的构成。书法学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学习范本的用笔技巧,二是学习范本的结字布白方法。我们学习笔法不仅仅是起、行、收笔处的运笔程式,笔法的目的是塑造线条质量,体现笔法自身的表现力,连接点画线条,使其间关系合理,以调整笔锋的状态。笔法的选择与线条质感直接相关,通过对笔触的分析,线条质感的判断,原作工具材料等客观因素的考查等为背景,通过点线轮廓将笔法还原到笔触面的笔锋着纸状态及决定笔锋的运笔动作层面,这样才能实现笔法的全过程。结构作为线条的框架,决定线条质量的有效程度,结构的审美是书家风格、品味、格调的反映。结构因时相传,更因时、因地、因书体风格而不同,但还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
本丛书选取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篆、隶、楷、行、草书法帖,采用高科技最新数码还原专利技术,进行放大处理,放大而不失真。并有简体释文,供临学者和书法教学工作者作教学辅导和参考,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及初学者研习都不失为一本好书。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而言,由于原帖字普遍较小,对各种笔法和结构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和理解,放大后,对帖中字每一个笔画的用笔细微之处如提按顿挫、方圆藏露、转折映带等的丰富变化都能清楚地看到,可以通过对笔画线条外轮廓的分析,还原其用笔过程。同时,对结构的比例、轻重,大小、疏密等也更为直观,更易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者来说,一帖在手,不仅增加对帖的感性认识,而且对进一步理解技法有较大的帮助,让初学者少走弯路。
每种书体都有各自结字规律,每种帖都有自已的结字特色。我们对篆、隶、楷、行草书的结构规律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出每种书体十二种结字原则,同一种书体中不同书家和碑帖又有自已的个性。十二种法则包括大部分的共性原则(对比原则)和少量个性特征。每个结构原则又选用字帖中的十二个字来『图说』这个结字原则。这些原则均出自历代书论经典著作,归类总结后集聚起来,根据每种帖的特征进行举例讲解,深入浅出,帮助出帖。

上一个书法

下一个碑帖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