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影视制作系列丛书--摄影构图(孙寰 ) 建筑摄影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摄影与影视制作系列丛书--摄影构图(孙寰 ) 建筑摄影

摄影 光线与构图

  • ISBN:9787122340405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版次:1
  • 用纸:铜版纸
  • 页数:110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9-06-01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摄影与影视制作系列丛书--摄影构图(孙寰 ) 建筑摄影截图 摄影与影视制作系列丛书--摄影构图(孙寰 ) 建筑摄影截图

#电子书简介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三个模块,由浅及深地对摄影构图的相关知识进行地解析,结合大量的教学实例,从视觉规律角度切入,深入地阐述摄影的画面构成和影像构成的规律和技巧,从画面构成的主体、陪体和环境,再到点、线、面;从外在的摄影画幅比例对视觉的影响,再到画面中摄影光线、色彩的情感联想,从根本上帮助摄影初学者和摄影爱好者建立正确的摄影观念,通过学习摄影构图的基础理论,完成在摄影拍摄中的实践和应用,用正确的方式打开摄影。

作者简介

孙寰,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毕业后在大连工业大学任摄影教师。从教十几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摄影基础的教育上,发挥传统摄影教育的优势,并结合现代教育的多元化,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指导学生参加国内赛事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很多奖项,其中包括入选国展作品。

内页插图

模块一摄影构图基础 001
章认识摄影构图 002
节摄影构图的概念 002
第二节摄影构图的目的 003
第三节摄影构图的要素 006
第二章构图的特点 009
节摄影构图的瞬间性 009
一、抓拍与摆拍的瞬间——对摄影瞬间观念的不同认知方式 010
二、具象与抽象的瞬间——再现与表现的问题 012
三、真实与假定的瞬间——再现与表现的问题 013
四、决定性与非决定性的瞬间——与残缺的对话 014
第二节摄影构图的镜头性 016
第三节摄影构图的现场性 018 模块二摄影画面的设计 021
第三章取景与摄影构图 022
节照相机画幅尺寸与摄影构图 022
一、画幅的长宽比例 022
二、画幅的格式 024
三、景别 026
第二节视角与摄影构图 030
一、相机的位置 030
第三节透视与摄影构图 038
一、色彩透视 038
二、影调透视 039
三、虚实透视 040
四、线条透视 040
第四节视觉重点与趣味中心的建立 044
一、视觉重点 044
二、趣味中心 046
第四章摄影画面的影像构成 047
节摄影画面的影调 047
第二节摄影画面的形 050
一、清晰的轮廓出现在画面中 050
二、用颜色、明暗反差等视觉元素来勾勒被摄体的“形” 050
三、重复出现的点或者线条组合形成的形状 051
四、负形的应用 051
第三节摄影画面的点和线 053
一、点 053
二、线 054
第四节摄影画面的色彩 060
第五节摄影画面的质感 067 模块三摄影画面的组织 071
第五章摄影画面的主体 072
节主体的位置 073
一、画面中心的位置 073
二、黄金分割 074
三、三分法 074
第二节主体空间的大小 076
第三节搭画框与主体 079
第四节光线与主体 080
一、光线的性格与主体 080
二、光线的造型与主体 082
第五节视觉重复与主体 088
第六章摄影画面的陪体 091
节说明主题,烘托气氛 091
第二节视觉对称与均衡 093
第七章摄影画面的环境 096
节不可忽视的前景 096
一、引导主体,增加透视 096
二、渲染气氛,装饰画面 099
三、说明主题 099
四、主观性 100
五、均衡画面,丰富画面 100
第二节不可或缺的背景 102
一、烘托主体,帮助叙事写意 102
二、对比鲜明,突出主体 103
三、背景留白,创造画面意境 104 参考文献 110

前言/序言

不知不觉接触摄影已经20多年了,从一名摄影系的学生转变成了摄影的教师,这大概就是我与摄影不解的缘分吧。还记得上大学坐火车时偶遇一位老者,得知我是摄影的学生,曾问我:“摄影能学四年吗?”不曾想,我走过了传统摄影年代,走进了数码摄影时代,几乎人人都拥有一部可以拍照的摄影设备,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成了摄影师。而如今的摄影更像是一个新生儿,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总是能带给摄影更多的可能性,带给人们新的和震撼,也常常让我困惑,摄影到底是什么?摄影的灵魂又在哪?
传统摄影年代,我们曾为摄影的真实性和瞬间性所赞叹和感动。一幅的摄影作品因照相机的快门而把“瞬间”永恒定住,仿佛我们也置身其中,感受画面中美好和历史的变迁。摄影术诞生之初,银盐技术的不稳定让我们在“粗糙的质感”中体会到了摄影的真实;法国摄影家布勒松的照片多是对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法国生活的点滴记录,画面中的各色人物在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真实的同时,也被摄影的“决定性瞬间”所着迷;美国《时代》杂志的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拍摄的《胜利之吻》,将画面永远定格在1945年8月14日的纽约时代广场,感受到当时的人们为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喜悦之情,任岁月变幻,但那个画面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也许这就是摄影“瞬间”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吧!
数字摄影时代,科学技术的介入和影响更加多元化,也让摄影变得似乎更加容易操控和获得,也带给摄影更多的表达的可能性。面对一幅幅“精修”后的图片,确实带给观者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也让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照片拍得好,不如照片修得好!有时面对这样更加“真实”的照片,学生也常常会问我:数字时代的摄影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是绚烂的画面,还是的数字后期技术?到底摄影的本质和追求是什么?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也不禁会产生疑问和困惑,面对科学技术对于摄影的侵入,摄影人要正确对待科技带给摄影的改变,但也不能否定摄影本体的语言形式,过渡地依赖数字后期技术,一味地追求画面形式,而忽略了摄影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也是我写这本教材的初衷吧,希望的摄影表达和摄影者能够更为纯粹,抛开所有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去探讨摄影的基础语言的内涵。正如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书中写的:“在教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觉规则的过程中,摄影改变并扩展了我们对于什么东西值得一看以及我们有权注意什么的观念。它们是一种基本原理,尤为重要的是,它们是一种观看标准。”归根结底,摄影是一种观看方式,在观看的过程中,视觉规则的建立和运用,让“照相”成为“造像”,实现摄影者的观念和想法,终完成摄影主题的表达。
在此书的编写过程中,特别要感谢潘立和廖刚院长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特别感谢我的同仁们,对于书中的内容和图片编辑,提出了中肯宝贵的意见,使得书中内容更为完善。还要感谢摄影的学生—董雨奇、马晶、贾北、张真婷、张庆晅、王俊红、谢欣润、刘美君、谭丽婷、刘璐等同学,为书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示例图片和素材,让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和直观,便于初学者掌握和理解,能够真正地在实践中掌握摄影构图的规律和技巧。 编者
2019年4月

^_^:475d7722b8714f06319b42098f6951a1

上一个摄影

下一个光线与构图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