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艺术学丛书(第二辑):民国时期山水画南北宗问题学术史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清华艺术学丛书(第二辑):民国时期山水画南北宗问题学术史截图

#电子书简介

王洪伟,1973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民国美术史学、晚明山水画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主要研究方法
作为学术史研究,本书行文侧重对研究方法、学术观念,乃至具体研究成果中所蕴涵的研究逻辑进行细致分析和总结。这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性研究思维,因为只有对每个特殊研究阶段有了客观而理性的评价体系,才能够审视目前研究中的成绩与不足,以及建立理解史学研究意义及目的的合理基础。反思性思维本质上就是学界所常言的“问题意识”,只有有了对以往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的清晰认识,才能合理地开展具有接续性意义的新阶段研究。当然,反思性思维或“问题意识”也许不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法,但对于工具性的研究方法而言,它却具备修正方法论的能力。换言之,具体研究方法只有在反思性思维的指导下,才能脱离理论的抽象意义而具备实践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直接指向新结论的得出。
首先,无论选择何种研究方法,都是以使用者自身的学术旨趣为前提条件的。就实质而言,大部分方法与研究对象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固定关系,两者只是在具体的社会文化和学术语境中,以及研究者事先设立的研究意图之下共同构筑的一种史学叙述方式。但像依托文字系统的文献考据法和依托作品系统的风格分析法等,较之其他建基于外在观念的方法论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是任何研究中国绘画史的人都无法完全忽视的必备方法。
其次,学术史研究与史学史研究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都是围绕众多研究成果而展开,只是针对层面不同,所以也需要有成果统计、汇总、梳理和数据分析能力,很多情况下还要对所获取的材料进行细致的甄别、考辨、分类和对比。研究任何一个领域或一种类型的历史,都必须占有充分的史料,史料是研究者认识、评价研究对象的主要依据,只有借助合理选取的相关史料才能构筑真实的学术史研究。
再次,就本书的研究旨归而论,既不是针对民国“南北宗”问题研究结论本身,也不是过分强调此一阶段学术史具备怎样独立的价值,而是借助当时这个最重要的画学问题研究,在研究对象一研究方法一学术资源之间建立起一种具有鲜活时代特征的关系研究范型,这对于今天过分强调学术研究的单纯性是有所启示的。也可以这样认为,绝大部分学术问题源于自身的存在基础,远远逊色于在与时代内容沟通时所获得的附加成分,这也是我们理解“实证”的和“叙述”的两种艺术史之间区别的出发点。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研究方法就其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而言,直接会影响或形成学术研究的写作风格。学术史研究会直接论及研究者所持学术观念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并在其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观念和方法论的深刻思考。如对滕固所运用的风格分析方法的剖析,促使我们对20世纪这一方法在中国画史研究中的境遇做一些探讨;研究者在选取文献时存在的主观态度,会使文献考据法所强调的科学性更近于史学性;对文献学与考古学结合的中国式学术特色的分析等,都会使笔者对自己学术观念和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做出审慎的反思,从方法论上增强对本书的宏观把握能力。
本书以民国时期“南北宗”研究过程为线索,针对在当时学术体系中产生的学术观念和方法论展开讨论,尽量客观而公正地评述其阶段性学术史价值。诚然,任何学术研究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面面俱到,而力求严谨和商榷的态度对学术研究的发展确实非常重要。如果相信“历史方法论和认识论的中心问题在于,客观地认识过去只能靠学者的主观经验才可能获得”1的断言,那么,笔者的研究亦不可避免地存在预设性的学术观念与研究方法。而在其范围中展开自己的论述和研究,这多少会限制材料选取、论述目的和理论框架,导致研究结论的褊狭与疏漏。而针对研究过程中部分章节引文偏多现象,笔者也不能完全权衡其利弊,毕竟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当时较为真切的学术环境,还得从当时学者自己的学术见解和语言表述逻辑与情绪中去把握。强调部分重要观点表述的完整性,是呈现真实学术价值的必要条件,笔者的适当评述仅能起到辅助性解释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地注重个人性阐释或片段化理解。
……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性质和基本范围
研究性质界定
考察时段及范围界定
第三节 研究现状回顾
第四节 全文框架及主要研究方法
全文框架
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考察民国时期南北宗研究学术史之必要性
第一节 南北宗研究学术性质变迁原因分析
画分南北宗是一个史学问题,还是一个美学问题?
学术思潮变迁对南北宗研究性质的影响
第二节 南北宗成为学术研究对象的几个根源
文人画批判思潮与南北宗研究之内在关联
“整理国故”运动拓展了传统史学研究范围及方法
留学生新学术思维对南北宗研究的影响
源自通史性画史撰述与画学文献考辨关系的影响
同时期日本学界南北宗域外研究之影响
民国时期山水画南北宗问题学术史
第三节 民国时期南北宗研究相关成果统计

第二章 滕固文化史学范畴的南北宗研究
第一节 梁启超对滕固学术研究思路影响层面考辨
梁启超与滕固会面时间考
滕固绘画史研究受梁启超“进化”史观影响辨讹
第二节 两次留学经历对滕固学术思想潜在价值探微
以东京帝大为核心的日本近代学术取向对滕固的影响
王光祈“零碎工作”思路对滕固南北宗专题研究之影响
郑昶《中国美术史》之“绪论”部分与滕固关系考
第三节 从《中国美术小史》到《唐宋绘画史》撰述过程及方法论辨析
《唐宋绘画史》写作所据之“底稿”考
从《江山雪霁图》管窥滕固风格分析的缺陷及相关问题讨论

第三章 童书业文献考证学视野的南北宗研究
第一节 童书业主要学术资源考察
顾颉刚和古史论辨思潮对童书业的影响
《云蓝先生画》是童书业南北宗研究的重要画学资源
童书业“南画”概念渊源考略及《南画研究》之学术史价值
第二节 童书业南北宗研究方法论解析
以《辨伪》、《新考》为例解析童书业的“新汉学”观
画学文献考证与重建古代山水画史脉络之困境
第三节 南北宗文献考辨派学术阵营的形成
南北宗文献考辨派考证辨伪的前提
以童书业、启功、俞剑华为代表的文献考辨派

第四章 傅抱石民族主义画学观念下的南北宗研究
第一节 文化民族主义思潮与傅抱石个体的民族自尊意识
文化民族主义的特征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形成过程
傅抱石民族主义画学观深化过程解析
第二节 傅抱石倡导南北分宗思想的学术资源
文人画批判思潮促生了民族绘画前途命运问题
20世纪20年代中日双方对文人画价值的提倡
第三节 傅抱石立足“南北宗”对山水画史源流考镜之研究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力求画学正统观念的“史”与“理”
针对京都学派学者伊势专一朗展开的学术辨讹
《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等文章的山水画史学价值分析

第五章 民国学者对南北宗相关问题的学术探索
第一节 王世贞山水画史“五变说”备受关注与南北宗研究之关联
民国学者对待“五变说”的态度
王世贞史学思想对其提出“五变说”的影响
第二节 民国学者对南北宗及《画说》作者问题的发现与探讨
南北宗及《画说》作者问题研究阶段划分
谁是最早发现南北宗和《画说》作者问题的民国学者?
民国时期南北宗及《画说》作者问题的研究状况
附:1949年之后关于作者问题的研究进展及争论症结所在
第三节 画史分期思想对民国阶段古代山水画史研究的影响
画史分期思想在民国美术史学中的整体意义
滕固、傅抱石等人的画史分期思想分析
两部建基于南北宗问题的“唐宋”时段画史断代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画分“南北宗”作为晚明时期重要画学言论,无论从史学角度抑或美学风格角度,都对中国山水画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清华艺术学丛书(第二辑):民国时期山水画南北宗问题学术史》以“南北宗”的现代学术史为基础,对民国时期的绘画史学研究体系作出了深刻分析。
陈池瑜
艺术学(science of art)或称艺术科学,是和哲学、美学紧密相连的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历史一般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艺术学要研究艺术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研究艺术创作与鉴赏、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和风格特征,研究艺术批评与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等理论问题,同时还要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及美学问题。此外,艺术学也要研究艺术媒体与传播、艺术市场与管理、艺术教育与大众美育,还要关注新的创作手段、媒介、新的艺术门类,以及先锋艺术、大众艺术和边缘艺术。艺术学还应研究艺术学科自身的发展历史以及艺术学科与相关学科如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的关系,建立艺术学史和艺术史学,以及建立新的交叉学科如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考古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艺术传播学等。
总之,一切艺术自身的问题,或与艺术相关的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一切艺术现象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等都是艺术学研究的对象。但概括地讲,艺术学主要研究艺术的理论、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的批评。当然,每位艺术学研究者只能选择一个或几个艺术门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中概括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结论。
对艺术现象或规律进行总体研究和一般研究的成果,可以说是普通艺术学或一般艺术学,如艺术原理;对个别艺术门类进行独立研究的,可以称为部门艺术学或特殊艺术学,如美术学、音乐学;对艺术进行哲学或美学研究的,可民国时期山水画南北宗问题学术史以称为艺术哲学或艺术美学;而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或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艺术问题,则可以是诸如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考古学等;对艺术历史进行全盘研究则是艺术通史;对个别门类艺术史进行研究的,则是音乐史、美术史或绘画史、雕塑史;对艺术史理论和发展过程、方法论研究的则是艺术史学。
艺术学产生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对艺术问题进行研究则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用对话的方式开始探讨艺术和美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都是系统的诗学与建筑学专著。中国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中有丰富的关于诗、音乐、舞蹈的思想,战国时期的《乐记》则是系统的音乐艺术专论。按照陈钟凡先生的说法,西方人对艺术的研究经历了艺术论、艺术哲学和艺术科学三个阶段。从古希腊到17 世纪是艺术论时期,18 世纪至19 世纪上半叶是艺术哲学时期,主要有谢林、黑格尔关于艺术和艺术史的哲学研究 而自19 世纪中叶以来则进入艺术科学时期,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以产生。艺术学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得益于艺术社会学和艺术心理学的研究。1847 年,比利时的米查尔斯出版了一本弗兰德尔派绘画史,作者考虑如何建立科学的艺术史问题,认为应该把艺术史放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的、产业的和社会发达的”密切关系上来研究,这包含着艺术社会学的萌芽。丹纳1865 年出版的《艺术哲学》则是运用社会文化学的方法研究艺术的典范。随着航海术的发展,西方的探险家、人类学家开始对原始部落的现代原始人类进行有关他们的生产、经济、风俗及艺术的研究,格罗塞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原始艺术,1893 年他出版了《艺术的起源》, 1900 年出版了《艺术学研究》专著。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弗里契分别出版了艺术学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促进了艺术社会学的发展。19 世纪下半叶和20 世纪初,由于西方试验心理学的发展,费肖尔、立普斯、弗洛伊德等人开始运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艺术,促进了艺术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正是艺术社会学与艺术心理学的出现开辟了艺术学发展的道路。1750 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出版了《美学》一书,创立了不同于研究理论思维而主要研究人的感觉、感性、情感与艺术的美学学科,使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1900 年前后,德国美学家马克斯·德索创办《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并出版《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专著,使艺术学从美学中再次分离出来。

上一个绘画

下一个绘画史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