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与能力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与能力

大中专教材教辅 大学教材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与能力截图 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与能力截图 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与能力截图 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与能力截图

#电子书简介

周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国家科学技术部认证的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浙江省创新方法推广教师团队核心成员。长期一线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国家出版社出版计算机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材80余本。教材发行量连年增长,深受兄弟院校和广大读者好评。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教师,《计算机教育》杂志“百期十佳作者”。主讲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IT应用文写作、项目管理及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第1章 什么是创新
【脑洞大开】2016年世界互联网发展乌镇报告
1.1 发明与创新
1.1.1 发现和发明
1.1.2 创造与创新
1.1.3 典型问题和非典型问题
1.2 科技创新体系
1.2.1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1.2.2 创新文化与环境
1.2.3 创新发展
1.3 知识创新的内涵
1.3.1 知识创新的特征
1.3.2 形式与能力
1.3.3 知识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源泉
1.4 技术创新的定义
1.5 管理创新及其4个阶段
1.5.1 管理创新的内容
1.5.2 管理创新的4个阶段
1.5.3 基本条件
【实验与思考】熟悉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

第2章 创新驱动发展
【脑洞大开】2016年十大科技突破大盘点
2.1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2.1.1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
2.1.2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
2.2 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
2.2.1 创新驱动发展的国际经验
2.2.2 创新驱动发展架构顶层设计
2.2.3 “三步走”战略与现代化建设相呼应
2.2.4 具体落实八大任务
【实验与思考】熟悉“三步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3章 互联网思维
【脑洞大开】“+互联网”vs.“互联网+”
3.1 互联网思维的由来
3.1.1 工业化思维
3.1.2 商业民主化的思维
3.1.3 用户至上的思维
3.2 什么是互联网+
3.2.1 怎么理解“+”
3.2.2 为什么“+”
3.2.3 全球创新指数
3.2.4 全球连接指数
3.3 互联网十时代的特征
3.3.1 跨界融合
3.3.2 创新驱动
3.3.3 重塑结构
3.3.4 尊重人性
3.3.5 开放生态
3.3.6 连接一切
3.4 互联网十行动的指导意见
3.4.1 关于互联网的再认识
3.4.2 新常态、新思维和新经济
3.4.3 平台化、联盟化与新机会
【实验与思考】熟悉“+互联网”与“互联网+”

第4章 大数据思维
【脑洞大开】准确预测地震
4.1 什么是大数据
4.1.1 天文学——信息爆炸的起源
4.1.2 大数据的定义
4.1.3 用3V描述大数据特征
4.1.4 大数据的结构类型
4.2 思维变革之一:样本一总体
4.2.1 小数据时代的随机采样
……
第5章 思维定势与传统方法
第6章 创新思维与技法
第7章 TRIZ创新方法基础
第8章 技术系统进化与发明原理
第9章 解决矛盾实现创新
第10章 科学效应及其运用
第11章 创新驱动创业
第12章 创业模式与创业计划
附录A 部分实验参考答案和解决方法
附录B 40个发明原理
附录C 39×39矛盾矩阵
参考文献
★在这个全民“双创”的时代,创新思维是代领时代潮流的课程。发明是无限的,而发明的基本原理是有限的。在新思维的世界里遨游,是我们在课堂上的享受。
——新闻专业学生

★通过一系列课程学习和实验,我学会了全新的思维方式。老师上课很有活力,讲课非常生动,知识面非常广。真的舍不得说再见。
——电手通信工程专业

★所谓创新,就是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非常佩服老师的坚持与执著。希望这门课可以发扬光大,让更多人知道创新的道理,创造更多的发明成果。
——资产评估专业学生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智力和头脑的竞争。为了赢得竞争,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获得新观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书中的很多模型、理论,如最终理想解、技术矛盾、S曲线等,不仅适用于创新开发,也会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今后我会多角度、全局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规划人生。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

★学习TRIZ理论,激发了我对创新思维及逻辑学的学习兴趣。这种用理性冷静态度逐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正是我需要加强的。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建筑学的专业非常强,既要了解其他工科技术,又要有创新思维,设计出有新意的建筑。老师要求严格又和蔼可亲,学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真的给了我很多帮助。
——建筑学专业学生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里,医学专业也需要创新。老师在教学中透出对人性的关怀,具有比其他教师更成熟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观。使我受益匪浅!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迫切需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法必须先行。本书共12章,内容包括什么是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思维定势与传统方法、创新思维与技法、TRIZ创新方法基础、技术系统进化与发明原理、解决矛盾实现创新、科学效应及其运用、创新驱动创业、创业模式与创业计划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浅显易懂又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编排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与需要。
各章精心安排了课前阅读“脑洞大开”和课后实践“实验与思考”等环节,实操性强,把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创业能力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帮助读者加深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创新思维、方法与创业能力的实际应用。附录提供了部分实验的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主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
《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与能力》特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常态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该书是面向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全新编写的主教材,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业能力三方面重点内容,涉及创新驱动发展、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系统介绍了传统创新方法、创新思维技法、TRIZ技术创新方法和创新驱动创业、创业能力基础等,是不可多得的创新创业普适读本。
《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与能力》通俗流畅,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结构精巧合理。每章设计详细的课前阅读环节和课后实践环节,并提供配套电子课件和习题答案,读者可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获取。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47707/39/12533/477833/5f9be493Ef22266af/17c786923643e05b.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47889/1/12628/552311/5f9be493E17eace5c/2433b1816e060e3b.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30051/21/14228/380208/5f9be493E75d6a83d/c2d8c80898873a0f.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43098/29/12690/468986/5f9be493E82614f4d/bc78102da78e08a5.jpg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针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将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任务。
研究表明,创新的先锋团队——众多的诺贝尔获得者的成功途径,一是科学发现,二是科学仪器,三是科学方法。其中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创新方法。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方法必须先行。
1946年,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1926-1998)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研究工作。在以后的数十年中,这位发明家投入毕生精力,致力于创新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前苏联的几十个学校、研究部门和企业组成专门机构。他们先后分析了世界的几十万份发明专利,总结出技术进化所遵循的普遍规律,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时采用的创新法则,创建了一种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各种方法组成的理论体系——TRIZ。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从源头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协会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推进TRIZ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特别是推动TRIZ中成熟方法的培训……”。
实践表明,运用创新思维和TRIZ创新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行理性的逻辑思维,揭示问题的本质,确定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方向;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最终抓住机会来彻底解决创新问题;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
本教材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思维定势与传统方法、创新思维与技法、TRIZ创新方法基础、技术系统进化与发明原理、解决矛盾实现创新、科学效应及其运用、创新驱动创业、创业模式与创业计划等内容,是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本书是2016年度杭州高校市级精品课程项目“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建设成果之一。本书得到了以下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的支持:2016IM020100(国家科技部项目),浙江省创新方法应用推广与示范;2016F30003(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016浙江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服务。
谢红霞、徐新爱、王文、张健、吴林华等人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省科技人才教育中心、南昌师范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支持。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